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9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46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87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蔚为壮观的历史剧创作以富有张力的戏剧冲突、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恢弘壮阔的影像风格以及较高的制作水准为人们所瞩目和欢迎,在电视剧评奖中多有______.但繁荣背后,历史题材剧创作却进一步跑偏,一大批“宫斗”剧以远较历史正剧更猛烈的势头______。
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的原因是植根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渐大的影响,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的浩大声势与传播优势,使得传统文学“悦志悦神”的美感效应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显示了媒介之变所引发的艺术之变,也直接推动了历史题材剧子类型的兴衰更替与表现内容的畸变。历史正剧《大秦帝王之崛起》播出遇冷恰是历史正剧______的有力印证。
历史剧创作是与大众趣味相联系的市场选择逐渐使然。( )尤其是“权谋”与“宫斗”内容,都擅长强情节、快节奏,戏剧张力几乎与特定朝代的权力斗争密不可分。与职场剧、谍战剧等类型剧相比,在表现人际之斗的“纯粹”“扎实”“范围”及“分量”上,也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俘获 方兴未艾 衰落 略高一筹 B.斩获 蜂拥而上 衰微 略高一筹 C.俘获 蜂拥而上 衰落 棋高一着 D.斩获 方兴未艾 衰微 棋高一着
A.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植根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影响渐大。
B.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演变与生成逻辑的原因是植根于21世纪以来的网络媒体。
C.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生成与演变逻辑的原因是植根于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渐大的影响。
D.历史剧创作从“权谋”到“宫斗”的类型生成与演变逻辑植根于21世纪以来的影响渐大的网络媒体。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市场选择源于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为其提供了基础
B.历史剧在叙事上的优势又为这种市场选择提供了基础
C.因为市场在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地位
D.体现了人们对历史剧的叙事优势的偏爱和审美习惯发布:2024/12/7 16:30:5组卷:26引用:8难度:0.62872.“雨意欲晴山鸟乐”“浮萍破处见山影”“黄叶拥篱埋药草”“声拂琴床生雅趣”分别为四首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上句。依次对应下句,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影侵棋局助清欢 ②青灯煨芋话桑麻 ③寒声初到井梧知 ④小艇归时闻棹声发布:2024/12/7 16:30:5组卷:33引用:2难度:0.7287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①,客来苦劝摸床棱②。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②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2)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发布:2024/12/7 16:30:5组卷:3引用:5难度:0.62874.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
板块标题①
③发布:2024/12/7 16:0:3组卷:58引用:20难度:0.7287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代表相同的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①发布:2024/12/7 16:0:1组卷:10引用:5难度:0.32876.下列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7 16:0:1组卷:58引用:5难度:0.92877.文言文阅读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恰逢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窜:逃窜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团:集合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B. ①②⑤C. ②④⑤D.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译文:
②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译文:发布:2024/12/7 16:0:1组卷:13引用:3难度:0.7287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次探测可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阶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了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的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要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的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地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的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开汽车有时也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往下流。”
(摘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嫦娥登月”的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80后,平均年龄为33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寿命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和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的表面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阶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B.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发射绕月探测卫星,甚至还包括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月球。
C.对于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想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现失败。
D.嫦娥奔月的背后全部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巨大的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黄不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和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鹊桥”来中转月背面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的等功能。
B.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翻车,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唯一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翻车。
C.从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中国太空行动的旁观者。
D.在复杂的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为必须成功的坚定信心。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发布:2024/12/7 15:0:1组卷:2引用:3难度:0.6287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7 14:30:2组卷:25引用:2难度:0.5288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上谓安石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普、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早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
B.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C.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D.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便更失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等合称“宰执”。
B.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经典中的字面意义、阐明书中蕴含义理的一种学问。
C.上疏,指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此处的“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
D.膏泽,常用义有两个,一是滋润作物的及时雨,二是施恩惠。文中是第二个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见解独到。他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之所以认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大都是庸俗的读书人。
B.王安石勇于变法。熙宁二年,他回答皇帝说,改变风俗,建立法令制度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神宗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C.王安石固执己见。他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甚至有人对他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D.王安石富有担当。他改革社会因循苟且的不良风气,把能否帮助皇帝大有作为和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②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遇到很多阻力,请结合材料一进行概括。发布:2024/12/7 14:30:2组卷:17引用:8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