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6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3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电影艺术诞生一百多年以来,作为不断发展的体系,它总在更新着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由艺术的思考而产生的课题,同时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可以说,一代一代新电影伴随着新的时代、新的科技而产生,它的创作也与时代、社会息息相关。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决定人类历史社会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政治、经济、文化,而是媒介。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大众传播媒介样式越未越多,技术也更加发达、迅速,所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思想。电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影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的需求,它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的受众群体也更加庞大。所以电影在传播效果方面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佩恩基金会进行了13项关于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研究显示青少年会模仿影片中的形象去装扮,并认同其中形象的观点和行为。电影以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式去向人们展现各种情境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因为这种魅力,电影中表现的社会关系、行为方式、态度和价值观为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提供了可模仿并融入自己生活的模型。
          一部成功的电影能获得观众的认同,这种认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认可。传播媒介发达的当今社会,一部优秀的电影同时拥有数百万计的观众,每一部电影的内涵传达给观赏电影的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并在潜移默化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观众的认知,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定式,影响社会的文化构建。比如,《可可西里》直接促成了藏羚羊保护区的建立。
          然而,有些电影虽然在艺术效果和摄影技术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其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层面的非正面信息的传播,也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比如一部分血腥、暴力的电影,给受众带来了一定的刺激,给受众的心理带来了不健康的、阴暗的影响。
    (摘自《浅析电影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
          电影经济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研究其运动规律的电影学次级分科。电影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的特点比其他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更加突出(例如庞大数额的创作投入与生产投入)。当我们把它与诗歌经济学相比较时,我们就会理解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诗歌创作或小说创作的个人特点比较突出。诗歌创作和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而电影创作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群体行为和机构性运作。到目前为止,任何一门艺术(哪怕是戏剧、舞蹈和交响乐等对于经济依赖性较大的艺术形式)都不像电影这样有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必要。
    (摘编自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材料三

    材料四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发明自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电影成功,这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从电影放映开始的。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的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从1896年至20世纪20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在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给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鑫培祝寿,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摘编自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1)下列对材料中“电影”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诞生一百多年来,电影一直在不断发展,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它的创作和时代、社会息息相关。
    B.电影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既经济又高雅的休闲方式的需求,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高层次文化。
    C:电影是一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它的创作是一种群体性和机构性运作,与诗歌创作相比,没有个人特点。
    D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发明于19世纪末,地点是欧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是深入影响了受众和社会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因而电影的内容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B.一部优秀的电影能够影响数以百万计的观众,而观众对影片中的审美观点是否认可,是评价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标准。
    C.电影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但电影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D.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在2010年至201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更是超过了600亿元,这说明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
    (3)阅读材料一,下面的做法中,不能使电影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项是
     

    A.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辩证看待,增强对电影中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层面负面信息的辨别与抵御能力。
    B.电影会影响观众的认知,甚至影响社会的文化构建,应多拍摄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导向积极正面的电影。
    C.要加大对电影的审核力度,对文化内涵和精神层面导向不正面的电影予以限制。
    D.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使电影承载的信息和文化更深入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想。

    发布:2025/1/1 2:30:1组卷:21引用:2难度:0.5
  • 3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四年,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会将吏盟,仍用唐王[注]隆武号,自称“招讨大将军”。以洪政等分将所部兵,移军鼓浪屿。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佟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余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乳母。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诸将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郑成功传》,有删改)[注]唐王:南明第二个皇帝朱聿键,世称“唐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B.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C.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D.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明清两代领兵官官名。明代总兵本无品级、无定员,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兵,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清代为汉绿营高级武官,掌理本镇军务。
    B.贝勒,全称“多罗贝勒”,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上,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C.祖,“祖有功而宗有德”,带“祖”的庙号一般用于开国皇帝,但也有例外,如文中“圣祖”就是指清朝的第四个皇帝康熙。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如本文。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年少成名,有文韬武略。他年轻有为,出类拔萃,远近闻名;谋划起兵,亲自去南澳招兵;召集将军和官吏盟誓,自称为“招讨大将军”。
    B.郑成功面对威逼利诱,讲究策略。他对父亲郑芝龙受命传达皇上旨意“阳诺”,对定远大将军济度招降“依违答之”,最终没有投降。
    C.郑成功抓住良机,登陆台湾。他率军到达时,港口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且荷兰人并未防备,他的军队顺利进入海岛。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逝。他误听周全斌谗言,直接导致陈豹投降清政府、众将拥立郑锦。他大怒,又正值生病,三十九岁时突然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
    ②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
    (5)简要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建设台湾?

    发布:2025/1/1 2:30:1组卷:2引用:4难度:0.5
  • 3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⑤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②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多有战争发生,故派兵戍守。③“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④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⑤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写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由远及近,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迟暮多病”,自己的成就功绩“未有涓埃”,由此抒发对“圣朝”的情感。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写作者出郊放眼远眺,由野外之景引发了内心对漂泊在外的亲人的担忧。
    D.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极目远眺郊外风景、感伤当下时局的自我写照。
    (2)诗人“野望”而“涕泪”,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伤感的原因。

    发布:2025/1/1 2:30:1组卷:9引用:2难度:0.2
  • 3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1年6月29日,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授仪式上的发言中说:“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张桂梅的愿望就是让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十多年来,近2000个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改写了命运。
          有人说:“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努力,我们称赞其优秀;但为改变他人之命运而奋斗终身,非伟大不足以形容其功德。如果伟大有名字,也许可以叫做张桂梅。”但也有人说:“读书有成的孩子们都走出大山,那么大山留给谁改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吗?”也有人说:“这些难道不是政府该做的吗?为什么要落到一个女人的肩上?”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索?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2:30:1组卷:3引用:2难度:0.7
  • 3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位老师在批阅学生的语文积累本时,发现一个同学的积累少、作业马虎潦草,于是就引用荀子《劝学》中的话作为批阅评语,以走路为喻,从反面告知了学生积累的重要性及行稳致远的道理,这两句是“
     
     
    ”。
    (2)古典诗词常写道杜鹃鸟鸣声悲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怀念故友和物是人非之感。

    发布:2025/1/1 2:30:1组卷:4引用:3难度:0.7
  • 3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注】①坐隐:围棋或者下围棋的别称。②手谈:围棋对局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负”字用得颇妙,取“辜负”之意,平日为案牍劳形的人偶尔无事下盘棋,确有辜负大好时光之嫌,也不乏忙里偷闲的意趣。
    B.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的隐逸之乐,更胜过和那些庸俗之人空谈闲聊,突出了弈棋的雅趣。
    C.颈联并没有细致描摹双方的博弈过程,而是强调对弈时间之久,以致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客人也不得不留宿在主人家。
    D.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陡然打破,有慨叹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人生哲理。
    (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2:30:1组卷:24引用:7难度:0.5
  • 32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扁舟
    [美]斯蒂芬•克莱恩
          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波浪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
          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当他猫腰从船里往外舀水时,他与这汪洋大海就一舷之隔。
          加油工在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
          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待在这里。
          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
    “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他说。
    “是,再向南转一转。”加油工在船尾回答。
          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棉绒似的海鸥飞来飞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艳羡,因为愤怒的大海对于它们,就如同对于一千英里以外内陆上的一群松鸡一样无所谓。
          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海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
          灯塔在慢慢变大。现在几乎显出颜色了,看上去犹如天边的一个小小的灰影。最后,那颠簸着的小船上的几个人终于看得见陆地,疑虑和恐惧从他们心里消逝了。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驾驭着小船,但却无法压抑心头默默的喜悦之情:一个钟头之后,他们也许就抵岸了。
          南边,纤细的灯塔将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风和海浪却冲着小船向北旋转。“奇怪,岸上怎么没有人?”远远望去的那几个人说,先前那股轻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前面就是陆地,可是那儿却看不到人迹,真叫他们悲怆至极。
    “假使我们不能都上岸,”船长说,“我想你们几位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随即,他们匆匆交换了住址和叮嘱。
          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的位子时,他就感到浑身委顿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荡来荡去,人躺在水中,头枕在座板上,几乎碰着一个旋转着的浪峰;有时一个巨浪打进船来,又把全身浇个透湿。然而,这些事不会使人烦恼。几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个个儿,歇着的那位也会舒舒服服地滚到大洋上,好像确信那是个柔软的大垫子似的。
          夜里,记者划桨的时候,喝了点船长给他的掺水威士忌,镇住了冷战:“假如我最终上了岸,有人给我看一支桨,哪怕是桨的照片……”
          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阵短暂的交谈。
    “比利!……比利,你换换我好吗?”
    “当然好。”加油工说。
          终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鱼肚白。后来,海水涂上了金黄,黎明终于来临,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
          海岸近了,但汹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抛起。“大家记住,”船长说,“跳水的时候,要跳得离船远些。”
          阵浪向前涌来,巨大无比,完全把小船吞噬了,船上的人都跳进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记者当即发觉,这佛罗里达沿海的水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冷。水冷得可悲,冷得凄惨,几乎使人觉得有适当的理由可以流泪了。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见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马当先,他游得很有劲,速度很快。在记者左边,厨子那白色的软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边,船长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
          海岸很诱人,记者却游进了漩涡,在那儿停滞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犹如舞台上的一小块布景。“假如我要淹死,疯狂的海神啊,为什么又让我漂泊这么远,眼巴巴地凝视着沙滩和树木呢?”一个大浪卷来,轻巧神奇地把他整个儿抛了过去,抛到海水仅仅齐腰的地方,可是当时的处境使他站不住片刻。每个浪头都把他打成一团,回头浪又阻拦着他。
          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人,他奔跑、脱衣;脱衣、奔跑,一跃跳入水中,将厨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长蹚去,船长却把他挥开,要他到记者那儿去。那人赤裸裸的像冬天的树木。然而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他抓住记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远,然后潇洒地一放。记者很懂得客套,说声:“谢谢,老兄。”
          可是蓦然间,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远处。记者说:“快去。”浅水处,加油工面孔朝下趴着,额头抵着沙滩,每逢浪头的间隙,便从海水中显露出来。
          海滩上似乎立刻挤满了人,男人们带着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们带着咖啡壶以及她们视为神圣的种种药品。陆地对海上来客的欢迎是热烈而慷慨的,但是,一个静默的、水淋淋的形体被慢慢地抬上海滩,陆地对他的欢迎只能是另外一种友好接待,给他提供一个阴森森的坟墓。
          夜幕降临时,白浪在月光中荡来荡去,风把大海的声音传给岸上的人,他们觉得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
    (删节自同名小说)【注】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作家,《海上扁舟》创作源于1897年一次真实海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船长受伤了,声音里带着深沉的哀伤,也是他第一个提议留下遗嘱;但是他还很镇定,也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B.当企盼已久的陆地真正出现在四人的视野里的时候,他们却由喜转悲,因为岸上没有人迹,见不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C.“哪怕是桨的照片……”,展现了记者在大海中深夜里的心理,省略号主要意味着因划船时间长而经历海难的痛苦。
    D.“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这一句凸显了救人者的光辉形象,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没有交代船只失事的原因,直接描写四人在海浪中的场景,从视听角度使小说开篇就呈现缓急有致、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
    B.小说先写灯塔“恰似一个针尖”,又写“小小的灰影”,后写“塔身升高……前面就是陆地”,这景物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C.“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阵浪向前涌来”“水冷得可悲”等对大海景象的描写,让读者对四人受海水折磨之苦感同身受。
    D.小说多从人物的视角展开客观冷静的叙述;并且,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塑造了四位同圣地亚哥一样的“硬汉”形象。
    (3)小说画横线部分重点叙述加油工和记者轮流划船的过程和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有评论认为,小说中加油工临近获救却死去这一情节,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2:30:1组卷:4引用:3难度:0.5
  • 3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少举进士,善文赋,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丞相虎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仁宗性宽仁,言事者兢为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以帷箔。不可明之事。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陈恭公为相,嬖妾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人除谗慝,非使之为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中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附宰相。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枯初暴得疾,句日不知人,大小之臣无不畏避嫌疑,相倚莫敢发言。景仁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言:“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宝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章累上,寝不报。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遣。
          英宗即位,中书奏请追尊濮安鼓王田,集百官议之,意朝士必有迎合者。既而台谏争上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仁宗后,若复推尊濮王,是贰统也。殆非所以报仁之盛德。”众论鼎沸,执政欲缓其事,乃下诏罢百官集议。景仁时判太常寺,即具列为人后之礼汉、魏以来论议得失,悉奏之。与台谏议合。执政怒,召景仁诘责之。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景仁既退居,有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尝乘篮要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其胜赏,期年然后返。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也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邪?
    (节选自司马光《范景仁传》)【注】①帷箔:帷幕和帘子借指内室,四执中:即陈恭公。②濮安懿王:即英宗生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B.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C.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D.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迁校理”与“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
    B.“或缘爱憎”与“缘溪行”(《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C.“寝不报”与“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D.“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仁擅长写文作赋,为人温和平易,谨慎守礼,受到一些大臣的重视,在丞相庞公的举荐下,被特地授予直秘阁一职。
    B.当时攻击人身阴私的风气盛行,范景仁不同流合污,能援引大义,倘若不是事关朝廷安危和民生疾苦的,都略去不说。
    C.因爱妾张氏鞭打婢女致死一事,宰相陈恭公被御史上奏揭发,范景仁秉公为陈恭公诬,结果惹恼御史,也遭到揭发
    D.英宗即位中书上奏请求追奉濮安懿王尊号,台谏争相进言提出反对意见,范景仁也上奏,提出了与台谏相反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②会景仁当草制,坐失于考按,不合故事,改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5)请分析最后一段对刻画范景仁形象的作用。

    发布:2025/1/1 2:30:1组卷:13引用:4难度:0.6
  • 3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顺应天性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2:30:1组卷:8引用:3难度:0.5
  • 330.下列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1 2:30:1组卷:20引用:3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