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37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2)《师说》中,韩愈认为要以能者为师,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这是因为“
(3)在《登泰山记》中,“发布:2025/1/1 2:30:1组卷:5引用:2难度:0.637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农(其四)
陶渊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①携俪,沮溺②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③兹众庶,曳裾拱手④!【注】①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他的妻子为他送饭。②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③矧:何况。④曳裾拱手:将双手相合放在衣服的大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点明时令节气特点,暗指时令节气与农事活动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B.第三、四句借冀缺和沮溺的典故,分别展现出夫妻协力、友伴并耕的劳作情景。
C.第五、六两句承接前文,抒发情感,极力赞美了先贤达人勤于农事的优秀品质。
D.第七、八句生发感慨,由劝农劳作想到治民之道,表明治民之道就是无为而治。
(2)诗人对农人的“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发布:2025/1/1 2:30:1组卷:38引用:5难度:0.9373.名篇名句默写,根据题意填写句子。
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
②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的句子是“
③《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发布:2025/1/1 2:30:1组卷:9引用:4难度:0.93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因而十分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体验理论”,其实质就是强调逼真,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如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是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的:“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在空心的橹里灌上一半水,摇橹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显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让观众接受一个“客观真实的”、不容怀疑的情节。
那么,西方观众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观赏戏剧的呢?观众通常会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因而,在剧场里,观众的内心即使被触动,也不会即席发声或者与他人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
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对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显然,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威尼斯小船相比,梅兰芳表现的摇船少女在细节上与客观真实相去甚远,但在逼真度上却各有千秋,因为观众衡量他们的尺度是不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力图证明这就是真实,所以从真实的角度来看,它还有种种不真;梅兰芳努力去表演得像真实,所以从表现的角度看,它已经很像真实了。这就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不同的立足点产生的不同结果。
由于中国戏曲重心在演员的表现力,因而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最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不同角色、不同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所以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在名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段)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在演员方面,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头子、老太婆,老年演员能扮演小姑娘、小伙子;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女演员能扮演男人。
从以上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的差别中可以看到:西方戏剧力图消除剧情、演员、场景与观众之间的差异,力争消除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的差异,其成就也在这种“消除”之中。中国戏曲很明确地显示着剧情、演员、场景与观众之间的差异,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之间始终保持着审美距离,其成就也在这种“距离”之中。
(摘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
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建构,与中国传统戏曲有着密切联系。1935年,布莱希特在莫斯科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这一次观演,对其戏剧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36年,布莱希特写成《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提出了“陌生化”这一重要的美学概念。
布莱希特对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第四堵墙”[注]演剧观极为不满。他指出,欧洲演员表演时有意把自身隐藏在“第四堵墙”之中。也就是说,演员表演时有意制造舞台表演的真实幻觉,让观众置身于剧情中并触发其感情,使观众的感情与演员自己的感情相融合,从而实现舞台表演对观众的同化。在布莱希特看来,这种强调移情共鸣的演剧方式是欧洲戏剧艺术发展的桎梏。它不仅使演员与观众处于神智恍惚的非理性状态,而且消解了观众的主体意识和行动意志,也削弱了戏剧的社会作用。而要改变欧洲剧场中舞台上的演员与舞台下的观众同悲欢的状况,就必须进行戏剧艺术审美思维的变革。
在布莱希特看来,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欧洲戏剧艺术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他认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独特魅力,源于其所遵循的“陌生化”美学原则。其一,演员注意自身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中国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会有意关注和展示自己的表现手法,用程式化手段刻画人物。其二,演员注意观众接受与舞台表演之间的距离。“防止观众在感情上完全忘我地和舞台表演的事件融合为一”,以固化观众的“观察和观看的立场”。由布莱希特的以上分析中不难发现,“陌生化”被其视为一种戏剧表演技巧以及应有的演剧效果。演员应在舞台上冷静理智地观察自己的表演,提醒自己不要和被表现的人物融合在一起。演员的这种“陌生化”表演,也在提醒观众要保持理性观察立场。这样,观众在被演员表演打动的同时,能够清醒意识到自我作为剧场演出的“观察者”的身份。
布莱希特之所以反对演员表演时和观众观剧时入戏过深,是因为他认为舞台上的表演应激发观众的陌生感和惊奇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事物,往往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感觉的丧失。因而演员应突破那种强调移情共鸣的演剧观的束缚,用不同寻常的新形式来表现那些人们所习惯的、熟悉的事物,以使观众对这些事物感到陌生、意外和好奇。如果观众能带着疑问去看待舞台上的演出,自觉反思演员的表演是否妥当,舞台表演中所呈现的“世界”是否合理等问题,也许就能从中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陌生化效果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观众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立场,把观众的移情共鸣转化为质疑反思,深化观众对舞台表演的理性认知。
(摘编自周晓露《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与中国传统戏曲》)【注】舞台一般只有三堵墙,“第四堵墙”是指舞台和观众之间的一堵看不见的、幻觉的墙。也就是说,演员表演时应当无视观众的存在,就仿佛自己与观众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体验理论”强调戏剧的客观真实性,追求剧情、场景的绝对真实,演员完全投入角色,以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到剧中。
B.在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中,虽然舞台上没有小舟,但梅兰芳精湛的表演依然呈现出细节上的客观真实。
C.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第四堵墙”演剧观要求演员表演时无视观众的存在,通过移情共鸣实现对观众的同化。
D.布莱希特认为,演员表演时只有以不同寻常的新形式来表现不同寻常的人与事物,才能激发观众的陌生感和惊奇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西方观众以是否真实评判演员和情节,这种观剧心态是不可取的。
B.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更能吸引中国戏曲观众,是因为折子戏更能表现演员的演技。
C.如果布莱希特没有在莫斯科观看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演出,就不会提出“陌生化”这一重要的美学概念。
D.西方戏剧力图消除差异,中国戏曲明确显示差异和“距离”,由此可见,沉浸式演出方式将会取代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够产生“陌生化”效果的一项是
A.话剧《如梦之梦》使用环绕式舞台,观众坐在舞台中央的下沉式座区“莲花池”中,座椅可以360°旋转,演员在其四周表演。
B.南京市越剧团的实景戏《红楼梦》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变成了一步一景的特设舞台,观众身临其境,仿佛都成为“红楼梦中人”。
C.我国第一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把长江上的行船和大汉口码头作为剧场,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生活场景。
D.元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定场诗,如《单刀会》中鲁肃的“定场诗”:“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
(4)材料二论述了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请简要梳理这一理论的建构过程。
(5)拟组织全体成员前往大剧院观看老舍的经典剧目《茶馆》,作为社长的你,事先要为大家作一次“观剧素养提升”的微型培训,请结合材料列出你培训发言的要点。发布:2025/1/1 2:30:1组卷:6引用:4难度:0.537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但是不同的个人或组织有着不尽相同的英雄观。贝多芬说:“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曹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或许就是苏轼心中的英雄。
你的心中也一定有英雄。请你选择一位英雄,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或她的敬仰与追慕之情。
要求:统一以“致______一封信”为标题,统一以“铭心”为写信人;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发布:2025/1/1 2:30:1组卷:29引用:3难度:0.737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凝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B.暴师霸上 暴霜露,斩荆棘 C.伯常屏蔽之 王之蔽甚矣 D.岂特卮酒乎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任樊哙为舍人,后来樊哙又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度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他勇闯项羽营帐,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并大义凛然责让项羽。
D.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背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②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发布:2025/1/1 2:30:1组卷:1引用:3难度:0.637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关中服从。乃白召觊还,稍迁尚书。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托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明帝即位,进封閺乡侯。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觊上疏曰:“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深思勾践滋民之故事,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觊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觊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二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B.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C.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D.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借指军队。文中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
B.质任,指用绝对武力威迫、压制。文中指针对关西诸将军心不稳采取的措施。
C.故事,文中是指先例、旧事,现在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D.古文,上古文字,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金文、籀文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觊镇守关中,善于观察形势。他认为关中割据的诸位将领招引还民,势力会不断强大,而地方郡县财乏势弱,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
B.卫觊出策献计,受到曹操重视。他建议监管食盐,招募百姓,使关中归服;他认为关西诸将不是真心归服,以后要解决后患,曹操因此看重他。
C.卫觊关注民生,敢于进献忠言。当时,百姓生活贫困,劳役又繁重,卫觊提醒皇帝要好好留意,否则国家就将凋零衰敝,不能再振兴起来了。
D.卫觊年少早成,凭借才学著称。他年少就有文名,喜欢古文,鸟篆、隶草样样精通,与建安末年的潘勖、黄初年间的王象,一起以文章著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
②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5)卫觊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为什么?发布:2025/1/1 2:30:1组卷:15引用:3难度:0.737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良渚与泉州两地在2019年与今年先后申遗成功,两者如同人的“内”与“外”,将“气派”二字完美诠释。
中国气派于“内”,表现为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这既是几代学者对良渚文化80余年研究探索的最好结果,也是文明界定标准的一次延伸——良渚古城遗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的形态,然而,其是否可归结为“文明”此前一直有争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察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四处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遗址,对全国十余处区域聚落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团队从中提炼、归纳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基础,社会阶层、社会成员、阶级的明显分化现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现,以及大型建筑的修建。这与西方学术界一直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西方学术界常用的文明三要素是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个例”,以它古城规模之大、琢玉技艺之高超及公共工程规模之巨改变了固有的评定标准,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号称,论证为可信的历史。
中国气派于“外”,表现为自古以来的开放包容、和谐与共。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今年7月26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伊斯兰教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而共存一城的真武庙、天后宫、开元寺、文庙、老君岩造像等,则属于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和“中国化”佛教的史迹。这一座座代表着不同宗教文明、散发着不同艺术魅力的文化遗产,是古泉州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互相交融的历史见证。
中国之为中国,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离不开历史认同,正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对共同的祖先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国考古学在今天承担着自觉建构中华民族的文明意识的使命,对于中国历史、对于“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具有关键意义。
中国各民族之间形成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共同体意识”,更离不开对各民族相互交融历史的正确认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参照补充、丰富完善着这一历史认知。从先秦起,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其中既有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积极汲取,也有大量汉文化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例证,反映出各民族对于共同建构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贡献。“胡汉杂糅,终成一家。”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考古学都以无比丰富的资料,客观翔实地展示出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证据和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7日12版《世纪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力量》)材料二: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百年中国考古的优良学术传统,从历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逻辑,用唯物史观来总结和认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内涵,认识中华文明走过的历程,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系统思考、总结考古学成就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要积极开拓、进一步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学研究离不开考古学的坚强支撑,同样考古学研究离不开历史学的坚强支撑,必须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推动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融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聚焦重大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实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文明起源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攻关,争取新的突破,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深化考古学理论,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加快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考古能力的提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工作,多维度阐释转化考古成果,增强国际合作,讲好考古故事、中国故事。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水平、有情怀、学贯中西的考古队伍,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学精品力作,不断开创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04日06版《专家学者共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渚古城遗址是一个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的形态,已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早期文明。
B.良渚古城遗址把中华文明的产生时间提早了5000多年,将“中华文明五千年”变为可信的历史。
C.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海洋贸易重镇,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D.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共同体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良渚、泉州两地的申遗成功,表明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今改革开放政策被世界认可,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B.从良渚文化成果提炼、归纳出的人类文明标准为世界各国采纳,成功构建了现代考古学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
C.良渚与泉州历史研究,是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学精品,两地的申遗成功,开创了我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D.多维度阐释转化泉州的考古成果,就能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合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气派于“外”的表现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
B.漆器、丝绸、瓷器、生铁等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C.泉州城里保存真武庙、天后宫、文庙、老君岩造像。
D.汉字传入越南、韩国、日本等国,有的国家使用至今。
(4)考古学是如何印证各民族共同构建中华文化的?请简要概括。
(5)材料二提出,考古研究要聚焦重大问题,联合攻关,争取新的突破。从材料一看,取得了哪些突破?请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2: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637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
(3)“草”是古代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用以寄寓不同的情感,如“发布:2025/1/1 2:30:1组卷:6引用:3难度:0.6380.阅读回答问题。
都说春暖花开,为何冰天雪地中也有植物开花?
其实,植物开花、展叶、结实等,都反映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植物只有在恰当的时节开花,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从而达到繁衍自身、延续基因的目的。① 也遵循这条规律。通常来说,春、夏、秋三季温度较高,昆虫、鸟类等动物较多、较活跃,更容易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 ( )。冬天依然有蜂类、蛾类等传粉动物在活动,虽然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此时开花的植物也变少了。因此,腊梅等植物在冬季开花,就可以躲开激烈的传粉竞争,成功实现繁衍。
虽然冰天雪地中植物也可以开花,但是② 。因为在极端低温下,腊梅等植物也无法顺利开花。它们往往选择在初冬或者冬末气温略微回升时“绽开笑颜”。此外,由于叶片不如花朵耐寒,为了避免先生长的叶片受到低温伤害,腊梅等植物还进化出③ ,所以寒冬里腊梅繁花满枝时,叶片依然稀少。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传粉竞争异常激烈
B.但是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因为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C.但是因为传粉竞争异常激烈,开花的植物也很多
D.但是开花的植物很多,引发异常激烈的传粉竞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5/1/1 2:30:1组卷:35引用:6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