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5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49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康活动状况调查显示,我国20~69岁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仅为14.7%。①发布:2025/1/1 1:30:1组卷:11引用:10难度:0.749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异物等入侵的职责。它们会对不属于人体的物质进行分辨,帮助人体“排除异己”,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如果免疫系统把外界正常物质当成有害物质,就会动员身体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细胞因子、神经肽等物质对其进行攻击。而免疫系统的反应若超出了应有的程度,就会对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造成误伤,从而使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
不过,① 。同样遇到花粉,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但有人的免疫系统就会“高能预警”“过度反应”。
过敏常发生在一部分相对固定的人群中,某类人先天的免疫系统就存在缺陷,他们的免疫系统异于常人,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② 。我们称这类人具有过敏体质。③ ,如果双亲都是过敏体质,那么其子代是过敏体质的概率为60%到80%。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后,机体并不会产生过敏症状,但是免疫系统会将这类物质识别为“有害”并保存记忆。如果再次接触到这种过敏原,他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做出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过敏之所以防不胜防,原因之一就是过敏原“家族”过于庞大。
(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帮助人体“排除异己”
B.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
C.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
D.过敏原“家族”过于庞大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5/1/1 1:30:1组卷:18引用:5难度:0.549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午时分,雨大起来。山上的雨水是用古老的魔法滋润一切干枯的事物、令一切平速浅薄的事物变得丰富深邃的精灵。它让喧嚣归于宁静,让奔忙停下脚步,让沉重疲蔽的日子① 。
林场的老周和老章来迎我们。此地遥远,上山下山不容易,老周时常一入山中就住上一个月或半个月。这里也是森林公园,是台州人的“城市肺叶”,肥沃的黄土地和红土地上生长着② 的树木。这里有台州人的“大水缸”——长潭水库。它的集雨面积440多平方公里,有八条溪流③ 流淌入库,水库周边有高山森林、湖滨湿地、自然草句,森林与湖泊湿地一起构成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各种飞鸟走善、珍稀动物也渐渐出现。我们置身在茶山上,却只见到一座云海,见不到水库,眼前的这座云海,像从水库中生长出来。水库蓄着水,水养着云,云惦着天,总是迫不及待,奔涌而出,迅速就奔涌出一座云海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句子除了使用比拟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1:30:1组卷:48引用:3难度:0.349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发布:2025/1/1 1:30:1组卷:5引用:4难度:0.5495.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2)莫听穿林打叶声,
(3)
(4)舞榭歌台,
(5)薄雾浓云愁永昼,
(6)
(7)入则无法家拂士,发布:2025/1/1 1:30:1组卷:3引用:2难度:0.949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 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 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 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 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 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佐德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作者使用“国军”“拉壮丁”“撤退”“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2)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发布:2025/1/1 1:30:1组卷:17引用:19难度:0.549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领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许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领: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C.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宁静的氛围。
D.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1:30:1组卷:7引用:7难度:0.649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气象学家用不断攀升的数字描摹高温时,生活在高温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着今夏的酷暑。“热射病”这个往年似乎不常见的词语,今年频上热搜。专家指出,热射病其实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① ?从预防劳力型热射病角度来讲,要避免在酷暑下过度地剧烈运动。当然,多大的运动量可以被称作剧烈运动,也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要去看所谓的剧烈运动的标准是多少,而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忽视身体感受,一旦有中暑、热射病的症状,就要及时自救。
此外很多热射病患者发病前都有基础诱因,比如很多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就已经有腹泻呕吐、身体虚弱、睡眠不好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类似症状后依然在高温下工作,② 。
如果必须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应该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补水、补盐、多休息。高温作业者要让身体逐步适应高温环境,每天都保持比较一致的工作时长,不要③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
(1)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一定完成任务,你放心就是了。
B.大家都来了,就是小李还没有来。
C.就是下大雨,我们也要按时开工。
D.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发展。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5/1/1 1:30:1组卷:39引用:13难度:0.749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①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③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飓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①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出为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②《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王粲的赋作,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的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③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元又被贬谪为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首联都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愁心”与“愁思”,且一“愁”学贯始终,情真意切。
B.李诗颔联写夜思的具体情境,虚实结合,想象故人居京师长安,与孤舟中自己的落魄鲜明对照。
C.柳诗尾联写与友人“共来百粤”地,虽同伤谪宦,但易于相见,“音书滞一乡”也算些许安慰。
D.这两首诗言之有物,绘最细腻,有近景,有远景,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有比,不见痕迹。
(2)这两首诗同为抒发对朋友旧僚的思念,请结合诗句比较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异同。发布:2025/1/1 1:30:1组卷:10引用:4难度:0.550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有人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还有人说:“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以“信任与怀疑”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1:30:1组卷:6引用:4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