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5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内容丰富,创意无限。《春江花月夜》鸿篇巨制,寓意深远。月光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思妇、游子等,幻化成丰赡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理趣兼有的画卷。我们可据此进一步策划创意,设计营建多元夜游产品,做特做精。
          山清水秀,名诗配名曲。可将《春江花月夜》名诗做成音频、视频,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悦耳声中,融进镇江古城月光下绚丽的秀美景色,背景画面从春江潮广场移入“三山一湖一渡一河”,从焦山缓缓推升,远江①
     
    ,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镜头切换为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景色②
     
    ……如果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经典名曲,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情景交融,定能打动人心,而将其打造成镇江夜游产品新品牌。
          节事活动,丰富又多彩。我们可全年举办“镇江花月夜”系列节事活动,如诗歌朗诵周、趣味美食月、音乐欣赏季、名篇赏析会、书画摄影展、3D灯光秀、创意商品汇和旅游艺术节等,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意。只要我们③
     
    ,定能借船出海,“镇江花月夜”会成为镇江夜间文旅经济新名片。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一系列短语并列而成,但第一处是数量词短语,第二处是含有“夜”的偏正短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发布:2025/1/1 1:30:1组卷:19引用:3难度:0.4
  • 512.名篇名句默写。
    (1)《小石潭记》写了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但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亦有此意。
    (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发出“
     
    ”的反问,暴露出其见识短浅,而庄子用行路备粮的生活常理论述后用“
     
    ”的感叹嘲讽蜩与学鸠的见识。

    发布:2025/1/1 1:30:1组卷:8引用:2难度:0.9
  • 5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曾引用《老子•道德经》中“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来形容中国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原则。这是治国理政的黄金准则,也是每一个时代建设者应秉持的人生准则。
          作为新时代青年,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1:30:1组卷:10引用:7难度:0.5
  • 5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呈现
     
    ,“小眼镜”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科研结果表明,光照是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重要因素,对于
     
    ,有实验发现相同光照度下,相比白光,波长长的红光引起的脉络膜增厚更加显著。
          专家认为,在沐浴阳光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闭着眼睛迎着太阳的方式让视野中充满红光,通过促进视网膜多巴胺释放刺激脉络膜血流,从而促使脉络膜增厚来控制近视的进展。近期,国家卫健委开展了相关研究,每天中午12时20分至12时30分(除节假日),让学生集体前往操场,
     
    ,迎着太阳的方向闭目10分钟,让红光充满整个视野,期望其研究结果能预防改善近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小眼镜”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是用来练的。在“练”中,青春潜能变成强大能力,青年天赋变成人生财富。
    B.身上的红马甲在烈日炙烤下火红火红。一抹抹守护在群众身边鲜艳的“志愿红”,展示着助力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C.科幻作品的阅读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面对烈性传染病时所表现出的人性善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从而成长为“会思想的苇草”。
    D.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地方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不断加深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把握,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发布:2025/1/1 1:30:1组卷:6引用:2难度:0.7
  • 5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①           。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妥善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②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如火如荼……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③           ,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B.生态环境与人类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C.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昭示和警示我们
    D.生态环境与人类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发布:2025/1/1 1:30:1组卷:6引用:5难度:0.6
  • 516.请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在过去10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交流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带来了某种可能--让不会读写的人也能够从数字革命中获益。这个技术会让互联网使用的人数至少翻一番,整个经济的效益就可以增加3倍,从而带动全球GDP提高4到10倍,达到千万亿级别。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全球GDP的增长,现在是100万亿美元,接下来20年内可能会是其10倍,而这将带给世界实实在在的财富。因为因特网带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数据,现在慢慢地收集加以利用就可以造福社会。比如你可以根据天气,或者你睡眠的深度来决定你的手机要不要叫醒你等等,我们希望这些应用可以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发布:2025/1/1 1:30:1组卷:6引用:6难度:0.6
  • 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1)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2)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3)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4)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5)天色阴沉,黯淡。
          (6)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7)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8)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9)“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10)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11)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12)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13)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14)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15)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16)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17)“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18)“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19)“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20)“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21)“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22)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23)……
          (24)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25)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26)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27)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28)“孩子,我们快回吧……”
          (29)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B.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敌后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都气糊涂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小说中共三次用拟声词写到枪声,都是用来营造清剿大队追击倪老虎的紧张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3)请结合(12)—(29)段情节内容,简要分析关大妈这一典型人物形象。
    (4)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1:30:1组卷:13引用:5难度:0.5
  • 5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2)《大学之道》中,用“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3)《<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发布:2025/1/1 1:30:1组卷:8引用:4难度:0.6
  • 5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淳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译文:
     

    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
     

    发布:2025/1/1 1:30:1组卷:0引用:1难度:0.6
  • 5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狗包弟
    巴金
          ①我听人讲起过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艺术家的隔壁人家养了只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艺术家被人揪出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才走开了。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②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它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小狗有一位瑞典旧主人,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③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④1962年我们在广州过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包弟每天清早守在睡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⑤“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⑥1966年8月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包袱”,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这些天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⑦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这一夜我想了很多,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
          ⑧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⑨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我们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⑩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讲述一条小狗的悲惨遭遇,反映出疯狂时代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在呼唤人性的同时,也讴歌人性,倡议人们应爱护动物。
    B.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又有瑞典旧主人,容易给“我”招致“里通外国”的罪名,所以成了作者的包袱。
    C.文中加点的“解剖”既指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解剖”,又指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
    D.本文按“自然流”叙事抒情,没有刻意雕琢的地方,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的变化: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
    (2)作者要写自己家的“小狗包弟”,为何要从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起?
    (3)文章包含了作者的精神之痛,请结合文章谈谈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哪些“痛”?

    发布:2025/1/1 1: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