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1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77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58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川流不息千万年的黄河,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      、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
          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       民族精神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汤汤大河,涓流万户。黄河自西向东,流过了生活的       ,最动人的是黄河岸边万家灯火的       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传 集聚 千变万化 勃勃生机
    B.传承 凝聚 千姿百态 勃勃生机
    C.流传 集聚 千姿百态 朝气蓬勃
    D.传承 凝聚 千变万化 朝气蓬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B.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
    C.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
    D.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发布:2025/1/1 1:0:5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58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在《<论语>十二章》中鲜明体现出了孔子的义利观的两句是“
     
     
    ”。
    (2)李白在《将近酒》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的两句是“
     
     
    。”
    (3)“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在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的感叹,也抒发着对年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无奈,如“
     
     
    。”

    发布:2025/1/1 1:0:5组卷:3引用:2难度:0.9
  • 58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将满未满,还有向上的空间,也不至于盈满而亏。
          其实,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1:0:5组卷:6引用:8难度:0.6
  • 58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黄河文明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地域分布上说,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中分别孕育了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从思想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上说,黄河文明的历史长河先后孕育了东周百家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从黄河文明贯穿的主要观念上说,天道观、宗教信仰、认知和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社会政治和人格理想、人文精神等,整体上都属于黄河文明的一部分。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文明和文化的古老性、不断创造性、再生性、整体上的丰富性、坚韧的绵延性及连续性。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早期中国古文本中就有许多记载,许多考古新发现又提供了大量新证据。早于夏代、比传说的五帝时期更早的文化很多就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之后的龙山文化,大致发生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经过史前文明、传说的五帝时期和三代的长期演变、积累,在春秋战国的大转变中,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突破。这是一个最具创造性的时代。一批开明的政治家既是政治革新的担当者,又是新思想的创造者和提供者。他们都成为百家子学的创建者和重要的发展者。其创立的思想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复杂深刻,令人惊讶。人们一定会问,黄河文明和文化从三代到春秋战国,为什么既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又主要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的创造?简单说,这不仅受惠于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空间,更因这一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中心,人们称其为国都“政治圈”。
          在长期的农业文明中,黄河文明和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同时在质和量上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整体上的连贯性和差异性,反映了它的包容性和竞争性。从秦汉开始的帝国文明和文化为什么也在黄河流域展开?同样,除了它的地理条件外,主要和它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有很大关系。从秦到北宋,帝国的都城主要是在黄河中游的咸阳、西安和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开封。虽然帝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但黄河流域仍然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表现出差异,又具有统一性和绵连不断的连续性。
          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蕴含着一系列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如它以普遍文化价值和文明为基础,奉行“薄来厚往”和“协和万邦”的人类理想共同体,具有高远的“天下主义”和“世界大同”的精神与价值;它在共同族群、祖先信仰、慎终追远的意识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精神与价值,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脉相承;它反对财富的独占和土地集中,追求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具有强烈的正义、公正精神与价值;它相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主张顺应“民意”,具有强烈的人民本位精神和公共理性;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天下使命感和责任感等。
          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就像历经沧桑而又坚韧自新的中华民族那样,既古老又常新。它的一系列精神与价值,对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是无限的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摘编自王中江《大河文明的思想创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河湟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文明在不同地域孕育的文化。
    B.较大致发生在五帝时期的龙山文化更早的文化都发生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C.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成熟,涌现出一批开明的政治家,他们创建了百家子学。
    D.黄河文明在黄河流域实现了伟大创造,这不仅因为该流域是政治中心,更依赖于其地理空间优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地域分布、时代形态、主要观念等方面阐明了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B.文章第二、三段用事实分别论证了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起源非常久远和古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C.文章第四段以时间为轴,按历史的沿革论证了农业文明时期黄河文明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连续性。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严密地论证了黄河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仍有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性,这使得黄河文明和文化前后既有差异性又有延续性。
    B.以“均贫富“和“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经济安排与共同生活愿望表现在反对财富独占和土地的集中上。
    C.为中国人提供动力和创造的重要精神和重要价值来源于黄河文明的思想文化、哲学、学说、观念和信念。
    D.黄河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精神与价值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复兴和再创造、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精神资源。

    发布:2025/1/1 1:0:5组卷:4引用:2难度:0.3
  • 58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忆滁州幽谷
    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
    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
    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
    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
    (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1:0:5组卷:12引用:3难度:0.6
  • 58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说新语》记载,7岁的王戎并没有因为小朋友们竞相采摘路边的李子而跟从,他解释自己安然不动的原因是“从众”,信从前人的经验——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盛夏时经过河阳,虽然口渴难忍,但却没有像众人那样去摘食路边无主梨树上的果子,他解释自己不为所动、“逆众”的原因是——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从众”与“逆众”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但应该做出何种选择,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1:0:5组卷:18引用:8难度:0.7
  • 58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
     
    ”,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
     
    ”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李白在《蜀道难》第二段中,以“
     
    ”夸饰山峰之高,以“
     
    ”衬托绝壁之险。
    (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写其校弦试音,接着诗人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

    发布:2025/1/1 1:0:5组卷:3引用:5难度:0.9
  • 58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在表示对鲲鹏高飞远行的不解后,用“
     
     
    ”两句写自己飞翔到最高限度时的情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祭神赛会,香火不断的句子是“
     
     
    ”。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阐明“本心”并非贤者专有,而是普遍存在的。

    发布:2025/1/1 1:0:5组卷:5引用:2难度:0.9
  • 58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少人会选择在凉爽的金秋时节进行登山、骑行、越野跑、露营、钓鱼等户外运动,对此,专家提醒,进行户外运动前,首先应先自我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①_____。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肌肉张力下降、关节老化等,老年人计划去户外运动,更应该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自己是不是不具备外出的条件。其次,②_____,外界环境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反应。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前往较寒冷的深山密林中,这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突发。再其次,户外运动时,包中应常备几种药品。患有基础病的人群,出发前记得带上相应的药物,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哮喘、慢阻肺等患者都应特别注意。在户外,可能经常会遇到皮肤外伤的情况,创可贴酒精棉等消毒药物是必备的。在露营或野餐中,户外各种各样的花粉或植物很可能会引起过敏,因此,抗过敏药物应放于包中。
          此外,③_____。户外活动前,充分热身能有效地预防运动后关节和腰腿疼痛。运动结束后,应及时和充分休息,听听舒缓的音乐,做做肢体拉伸动作,对于修复肌肉疼痛、缓解关节肿胀,舒张血管等都具有良好的帮助。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发布:2025/1/1 1:0:5组卷:1引用:3难度:0.7
  • 59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行胜于言。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离不开一群人乃至一个民族的伟大行动。荀子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塞涅卡也说过:“如果一个人不知道驶向哪个码头,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人民日报》上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作为青年,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不负韶华,不负山河,当好新时代的掌舵人?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时代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1:0:5组卷:11引用:3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