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6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①_____,随行下舱的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系统,其中就包括了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
          专家在培育新品种时,都是先挑选优质种子,再通过特定的环境使种子产生一定的变异,然后根据变异结果进行研究培育,形成新的品种。众所周知,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不同,太空环境中不仅没有重力、没有空气,②_____,这些宇宙辐射容易让地球生命发生基因变异,因此人类经常在进行航天任务时将农作物种子放在飞船上,让它们随飞行器的步伐进行一次太空遨游,回返地球后再进行研究。变异的种子经培育后,生长而成的农作物便可称为“太空农作物”。
          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③_____,从出苗到收获得时间也比正常减少了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让水稻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准备合作开展“太空玉米”的研究,下面是“太空玉米”获得的流程,请根据材料完成甲、乙处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挑选优质玉米种子送往太空——甲
     
    ——将种子带回地球——乙
     
    ——获得“太空玉米”

    发布:2025/1/1 0:30:2组卷:5引用:4难度:0.5
  • 6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6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抬头远望  满眼华灯壮阔
    万里嘉禾  这是我的中国

    因为你  我亲爱的祖国
    你的托付  就是我的承诺
    初心似火  从不惧怕什么
    青春炽热  献给中国”
    --摘编自歌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清澈的爱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忠诚、真挚,可以是奉献而无所求,可以是热情而无所畏惧……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年,你如何理解“清澈的爱”?请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思考与情感。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2引用:2难度:0.7
  • 6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双减”:认知更新、制度创新与改革行动
    朱益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彰显出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与力度,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与影响,在于“双减”直面了当下青少年教育与成长的困境,是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直接表达。
          实行“双减”要建立创新的综合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双减”任务,推进“双减”需要和谐与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要注重建立政府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之间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而不只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不是“博弈”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与迎合,而应是“互动”的“政策”与“对策”相互促进的教育实践创新运动。
          首先,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双减”综合治理的关键性问题。从“学业”“负担”“压力”“教育”与“发展”等关键词入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界定学业负担(或者压力)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在实践上,“学业负担”有哪些表现,不合理之处又有哪些,进而深入研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显然,学业负担(压力)不只是涉及学科数量、教学课时、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等因子,还涉及教育、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涉及到学生个体对于学校(教育)与学习的态度与感受、家长对于学生教育与学习期望与行动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等多方面,总之,理论上梳理出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的相关因素及其逻辑关系非常必要。
          其次,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实施“双减”综合治理。将“双减”综合治理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理念、原则、目标等挂起钩来,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相联系,尤其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在六个方面下功书夫”要求相联系,以学生在教育与学习中是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为依据。很显然,实施“双减”要逐步进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要将《双减意见》逐步转变为“双减”的法律法规,使教育与培训步入教育现代化体系。
          第三,科学建构“双减”综合治理机制。“双减”要有整体把握与布局,更要有各地因地制宜的行动对策。“双减”要有多维指标、多元方法、多个对象和多方参与,有系统性的数量与证据为依据,而不是简单的个案或者只是主观感受。“双减”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双减”必须有系统思维,这就是:在治理执行上,要考虑多方协同参与,整合教育内外力量,关注学校内外的区别与关联,实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共振;在治理方式上,实现管理、督导、指导、引导等多样化整合,将“双减”综合治理发展成为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治理领域上,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参与表现,包括学校、社会、家庭、校外培训机构、在线平台等,关注与学业负担相关的社会舆情、家长观念与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与在线培训机构等情况。
          最后,精准实施“双减”综合治理意味着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进行合理的规制与管控。即,有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如检查、督导与指导等,还有科学化的预警机制,如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即时获取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的变化及其特点,及时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大学校、教育专业机构等提供基于数据的信息。“精确”还意味着要对区域、城乡、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学业负担予以区分,对于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的情况予以细化识别,对不同的学生予以个别了解与分析等。“双减”综合治理需要有科学的前瞻分析与即时的信息预报,需要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大范围的学业负担监测与预警体系,关注学校与教育改革发展对学生学业负担影响的变化(政策变化和实践变化)并及时发出教育专业声音(权威信息),关注外部环境尤其是家长与社会舆情并及时把控(包括积极回应和科学引领),最终形成“双减”综合治理合力。
    (原文摘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是“双减”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
    B.只要从理论上梳理出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的因素和关系,就能解决“双减”综合治理的关键性问题。
    C.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实施“双减”综合治理,就意味着要将“双减”纳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
    D.“双减”就意味着要加强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管,通过制定严格准入制度等措施规范其办学行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双减”需要建立和谐与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实践创新运动。
    B.科学“双减”必须有系统思维,指的就是在治理执行上实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共振。
    C.“双减”有待于进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强化其综合治理。
    D.精准实施“双减”综合治理,需要关注运行机制、技术手段等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外部环境。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双减”直面当下青少年教育与成长的困境,所以说它是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直接表达。
    B.要从理论研究、法律法规、科学机制、规制管控等多方面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C.“双减”需要科学分析、即时预报,需要关注外部环境,最终形成“双减”综合治理合力。
    D.实行“双减”要建立创新的综合治理体系,需建立和谐与多元、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5)有人认为“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管控,并没有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引用:2难度:0.5
  • 6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      、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遵循,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滞后性。如果一种新鲜事物      ,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      ,凝聚各方面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      。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C.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B.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C.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D.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发布:2025/1/1 0:30:2组卷:8引用:7难度:0.7
  • 6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林和靖墓
    吴锡畴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认孤坟。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
    注: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歌的第一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抓住林和靖“无封禅文”,抒发诗人的胸怀。
    B.写“鹤归”,指林和靖死后,第二句意思是林和靖死后拜谒者找不到他的坟墓。
    C.梅花和林和靖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陶渊明和菊花,梅花成为林和靖的文化符号。
    D.每当人们谈梅时,自然会想起、说起林和靖,诗歌语淡味浓,令人遐想万千。
    (2)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感情?

    发布:2025/1/1 0:30:2组卷:15引用:3难度:0.6
  • 617.名篇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4)
     
    ,池鱼思故渊。
    (5)
     
    ,依依墟里烟。
    (6)舞幽壑之潜蛟,
     

    (7)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9)哀吾生之须臾,
     

    (10)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发布:2025/1/1 0:30:2组卷:8引用:2难度:0.9
  • 6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期间,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超过70%。
          首钢园区内,前往非遗文化体验基地、陶瓷艺术馆的人们①        。顺应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要求和时代审美潮流的发展,体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中国智造”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因“无缝对接”的“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与新时代潮流文化交融的产物。
          近年来,围绕“国潮”打造的优秀文艺节目也不断涌现,依靠三维、5G+AR等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与未来想象相结合,通过幽默诙谐的创作手法,“唤醒”历史文物,让“橱窗中的历史”走向“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演绎出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IP,尽可能地贴近我们现实生活,使之变得②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表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其彰显的不仅是年轻人对国潮消费品的认可,更是涵养在骨子里的那份文化自信。当前许多“老字号”③        ,主动去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老”与“新”的结合让传统文化与国货品牌实现了融合创新,既助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筑就出无限生机与新的活力,也做到了品牌自身的革新重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发布:2025/1/1 0:30:2组卷:8引用:3难度:0.7
  • 6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显示,肥胖之因有二,一是活动减少,①           ,它们造成了能量过剩。而限时饮食是解决肥胖问题的重要方法,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张惠杰科研团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严格筛选了139名成年肥胖患者,把他们随机分为限时饮食组和常规能量限制组。将限制饮食的时间选在了8:00-16:00。8小时限时饮食期外只允许使用无热量饮料,而常规能量限制组则不限制任何进食时间。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能量限制,干预为期12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个月后,限时饮食组患者较基线平均体重减轻8.0kg,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6.3kg,两组同样有效。②           ,限时饮食组的肥胖患者腰围减少了8.6厘米,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③           ,但也有7.2厘米。张惠杰说:“由此可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请用一个设问句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另为张惠杰的话补写一个结论。

    发布:2025/1/1 0:30:2组卷:7引用:4难度:0.5
  • 6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声音的字
    胥得意
          新兵入伍离开家之前,母亲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新兵拿着钢笔端详了一会儿,琢磨了一阵儿,问,拿这个做啥?
          母亲给新兵整理了一下衣领,抻了抻衣襟,温和地告诉他,没事时练练字,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
          新兵突然想起来,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说过这句话,而且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只不过,这些年不怎么写字,听不到母亲重复这句话了。
          新兵把钢笔收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背包夹层里面,一边放一边想,这一走之后,两年才能回家,一定要在部队变个样子回来给母亲看看;噢,对了,还要写一笔漂亮的字给母亲瞧瞧。
          在火车站,新兵一加入那个迷彩的队伍,就只留下一片绿色的背影。母亲和父亲便一下子找不到他了,他们觉得哪个都像是自己的儿子。新兵也是同样的感觉,加入队伍后,一回头,他也找不到自己的父母了,他觉得送行的那些人都像是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敢肯定,父母就在人群中张望着他。
          新兵去的地方离家很遥远,在一片雪域高原之上。
          新兵到了部队之后就知道了,他下连后即将去的是边防连队,主要任务是守护国境线。指导员一边放着宣传片,一边和新兵们动情地讲,你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是啊,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这话让新兵听得热血沸腾,从来没有想过祖国和他竟然这样亲近。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任务神圣起来,腰杆也直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了,学习、训练,训练、学习。当然,还要时时刻刻和高原缺氧做斗争。
          缺氧实在是一件难受的事,只要一迈步,胸口里就像是塞满了棉花,每一次吸的气好像刚到嗓子眼就又呼出去了。头疼得像要炸裂一样。手机也没有信号,休息时,觉得时光过得太慢了。
          有一天,新兵想起了母亲送给自己的那支钢笔。他把钢笔找了出来,开始在本子上练字。没想到,一笔一画写字,时间竟然好过多了。
          又是一天,指导员对新兵们说,下连后,连队的荣誉墙上要贴上每个人的照片,每个人在旁边都要写上一句话。就写自己最喜欢的,或者最真实的内心。
          新兵听到指导员这样讲,一下子想起了母亲曾说过的话:字如其人。新兵练字练得更认真了,他怕自己的字贴到墙上后对不起自己帅气的脸。可是,照片下面要写什么呢?这着实让新兵有些费心思。
          新兵下连之后,开始和老兵们一起巡逻了。那条巡逻路实在艰难,与其说是路,倒不如说没有路。因为到国境线.上,有一段路就是要经过山崖才可到达。听说,曾经就有马掉下了山崖。山崖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偶尔可以看见雄鹰从缭绕着雾气的深渊下面飞上来。
          新兵曾不解地问过指导员,这里没有任何人烟,也不会有人越境,我们为什么总要到这里巡逻呀。新兵问这话时,指导员目光深沉地望向远方,他没有回答新兵,却突然唱起了《边关军魂》。唱着唱着,他停了下来,然后回头望着战友们。新兵从指导员的眼神中,似乎一下子全懂了——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新兵成长得很快,好多老兵都说,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你第二年就够资格入党了。新兵听后心中暗自高兴,他练字练得更认真更用心了,有时候小心翼翼地抄写入党誓词。他还想,到某一天,他就用母亲送给他的那只钢笔写入党申请书。
          后来的事真是没有料到……
          新兵在国境线上巡逻时,突遇险情,为保护战友英勇牺牲。
          战友们为新兵整理遗物时,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支钢笔,和许多练过字的纸。那厚厚的一沓练字纸上,写的几乎都是“妈妈我想你”“我爱你”“我好帅气”。看着这些字,战友们在悲痛中又想起了新兵的笑脸,觉得他真像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可是,当战友们经过荣誉墙,停下脚步去看新兵的照片时,发现照片旁边有着一行道劲有力的钢笔字,写的是: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妈妈我爱你!
          战友们忽然觉得这些字动了起来,而且,还有声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第11期,有改动)(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地把钢笔放到背包夹层里,说明新兵理解母亲心意,也为下文用心练字做铺垫。
    B.讲“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指导员先使用“你们”,后觉得很不妥,赶紧改成“我们”。
    C.在照片旁写上一句话,让新兵很费心思,因为他不知道是写最喜欢的话还是写最真实的内心。
    D.面对新兵的疑问,指导员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就通过《边关军魂》这首歌来打动他们。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车站送别,送行的父母和新兵都产生了“错觉”,这既符合当时的情景,也巧妙体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B.小说描绘高原环境险恶,既通过新兵的身体反应细腻写出,又借助雄鹰从深渊飞上来.这一特写镜头来间接呈现。
    C.小说结尾处用对比手法,写新兵平时练字和在荣誉墙照片旁写的内容截然不同,意在表现新兵思想观念的转变。
    D.小说中“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这句话反复出现,既让爱国情感贯穿全文,又彰显出戍边将士的高大形象。
    (3)小说结尾处才写到这些字“有声音”,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小说中多次写到新兵“练字”,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发布:2025/1/1 0:30:2组卷:8引用:2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