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5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66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外文化环境下的中国“四大名著”传播情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圈的传播情况差异较大,亚洲国家内的四大名著传播情况较为乐观,尤其是在日韩的传播最为广泛。而在欧美国家,除了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汉学家们, ①,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式情节,甚至是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障碍。
在传播方面, ②,还可以通过说唱、影视或游戏等方式来传播。其中,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对《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的形象最多,并广泛流传于国外。相比较来说,我们很难发现有对《红楼梦》改编的游戏或形象。
而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 ③,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至地理环境的差别,整体文化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欠缺的问题,大量《红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的。
B.这不仅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致的。
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0:30:2组卷:16引用:7难度:0.766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发布:2025/1/1 0:30:2组卷:277引用:16难度:0.766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②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③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④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情感,使本词更富有感染力。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D.本词写景和抒情相融合,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含蓄直白兼具,婉转明情并蓄,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婉约之作。
(2)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极尽伤春之意。请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三分春色一分愁”的?发布:2025/1/1 0:30:2组卷:124引用:6难度:0.566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工农城乡,强农惠农富农,“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
(摘编自《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2017年12月30日《经济日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各种阻碍要素。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稳定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给农民吃“定心丸”,进一步构筑和巩固我国城乡社会结构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措施,关键在于土地政策、产权制度、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这四个方面,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体制机制。
(摘编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17年12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三: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首先,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
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首先,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其次,促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
(摘编自刘合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个着力点》,2017年12月9日《农民日报》) 材料四:以全域乡村旅游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境界。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修好进村、进社、入户的出行路,又要根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适度超前规划修建农村产业路、观光路,提高农村公路标准,保障游客进出通畅。完善乡村规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乡村风貌,让城里人到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创乡村社会发展新风尚。要加大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弘扬力度,提升农民立足农村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乡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内在凝聚力。
(摘编自《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与科学内涵》,2017年11月9日《重庆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三农”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2363元,其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
C.与2012年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提高1.7个、9个百分点,我国农业在转型升级。
D.农业改革取得新进展,至2016年6月底,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比2012年有增加;2016年农村合作社人社农户占全国农户的四成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这四则材料围绕的中心话题是乡村振兴,但各有侧重,材料一揭示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其它三则材料分析的是乡村振兴的途径。
B.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要按照融合发展的角度完善政策等体制机制,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巩固了城乡社会结构的坚实基础。
C.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因素,只要依靠科技创新就能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就能够实现现代技术与农业生态的密切融合。
D.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乡村风貌,让城里人到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助于吸引游客。
E.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所以首先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业,最后是挖掘、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3)怎样才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发布:2025/1/1 0:0:2组卷:4引用:3难度:0.5665.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亲人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
许多人,许多事,一转身,已难以再转回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体验或感受?请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作文。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记叙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0:0:2组卷:3引用:2难度:0.3666.以下关于《诗经》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1 0:0:2组卷:21引用:2难度:0.666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①
杜审言
共有博中好,言寻谷口②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③至,车马系迟回。【注】①此诗是杜审言做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拜访时所作。郑七:杜审言友人,生平不详。②谷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世服其清高”(《高士传》)。③钟鼓:古代有黄昏时击鼓、撞钟以报时的风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点明诗人去拜访郑七山斋的缘由,即俩人都有饮酒的爱好。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薜萝茂盛、荷芰开花的眼前之景。
C.颈联中“日”“晚”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在山斋中逗留时间之久。
D.在中间两联,诗人用工细的笔墨为读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夏日图。
(2)诗歌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0:0:2组卷:4引用:3难度:0.5668.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下面小题。
本报北京10月22日专电(记者叶浩博)今天上午,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球摄影人发出邀请:第四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1丽水摄影节将于2021年11月5日-11月9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丽水举办,诚邀全世界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参展、参观、交流、创作,相聚摄影名城,拥抱秀山丽水美好生活。
2021丽水摄影节和本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将分别以“秀山丽水,美好生活”“生态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展示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全面反映世界摄影发展新理念新格局,与全球摄影人充分共享摄影艺术成果,激发摄影文化价值,推动影像产业创新。
建党百年,相聚秀山丽水。2021丽水摄影节将在延续国际性、学术性、群众性办节理念基础上,更加注重摄影与生态、科技、产业、城市融合,进一步在弘扬主旋律、丰富国际性、凸显产业性、融合群众性、打造权威性上不断守正创新。
(1)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如果你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你准备拍摄一幅什么样的摄影作品参展?请从选材、构图和主旨等角度加以介绍。发布:2025/1/1 0:0:2组卷:8引用:5难度:0.666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螭蚰”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发布:2025/1/1 0:0:2组卷:0引用:3难度:0.967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纸的胜利
【俄罗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阳光融化了黑粒状的积雪,污浊的水流中漂着积存了一整个冬天的家用废料,空气中弥漫着混浊的气味,在这些气味中最为浓烈的,是春天那潮湿而甜蜜的泥土气息。根尼亚来到院子里透透气。
他的双腿天生就有毛病,因而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是奇怪。他的鼻子总是不通气,他只能靠嘴呼吸。此外,他没有父亲。在这里,半数孩子没有父亲。但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根尼亚没法像他们那样说自己的父亲战死了,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父亲的任何讯息。
他刚刚从冬春季节的病势中复原,阳光暖和得出奇,不管是空气还是大地,一切都显得鼓胀而饱满,尤其是那些裸露的树干,眼看就要迸发出细小的、幸福的叶芽。
根尼亚站在院子中央,愕然谛听着远处天空的隆隆声。第一团泥巴正巧落在一只猫和男孩的正中间。肥猫弓起身子向后跳去,根尼亚一哆嗦,飞溅的污泥“啪”的一声重重地打在他脸上。第二团泥巴落在他的背上,未等第三团泥巴砸下来,他就急忙拔腿连蹦带跳地向自家门口奔去。紧跟着,一句打油诗像响亮的飞镖一样穿过:“瘸腿根尼亚,鼻涕流成河!”
根尼亚望了望四周:孩子们身后,站着那个他们为之卖力的人——天不怕地不怕的机灵鬼热尼卡,所有没给他当过小跟班的孩子都是他的敌人。
天黑了,母亲和外婆在桌旁坐了好一会儿。“我想,应该请他们来家里做客,给根尼亚过个生日。”母亲喃喃道。“我也想不出别的法子,”母亲愁容满面道,“应该烤点儿馅饼,做一桌好菜招待他们,总之,得给孩子们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生日活动。”
两个星期过去了。宁静而温柔的春天来临。庭院里干净整洁,绿草如茵。
生日前夜,母亲告诉根尼亚,要为他举办一场真正的生日会。“叫上你们班里和院子里你想请的孩子。”她提议道。
“我谁也不想请。妈妈,不要。”根尼亚恳求道。“要。”母亲简短地回答。看她眉毛抖动的样子,他明白自己没法逃避了。
傍晚,母亲来到院子里,亲自邀请孩子们第二天来家里。她邀请了所有人,并没有挑挑拣拣,但热尼卡是她单独去找的:“还有你,热尼卡,你也过来吧。”
他眼神冷漠而成熟地看了看她,看得她有些发窘。“我会来的。”热尼卡平静地回答。
将近四点钟,大桌上已经摆好了一个大大的汤盆,配上切得细细的杂拌菜,还有搭配鲱鱼的烤面包、馅饼和米饭。
根尼亚坐在窗边,背朝着餐桌,竭力不去想那群吵吵嚷嚷、快活无比却又和他水火不容的敌人马上就要闯进他家的样子……看上去他正在全心全意地用报纸折一艘带帆的小船。
他是这项纸艺的能工巧匠。根尼亚生活中有几千个日夜是在床榻上度过的。他耐心地忍受着秋天的黏膜炎、冬天的咽峡炎、春天的伤风感冒,折出一个个纸角,将每一页纸的弯折处压得平平的。根尼亚手中转动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惶恐地等待着客人到来。他们来的时候刚好四点整,是结伴一起来的。一对肤色白皙的小姐妹带来了一大束黄灿灿的蒲公英花,而别的孩子都没带礼物。
大家彬彬有礼地围着桌子坐下,母亲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自制的气泡饮料,然后说道:“让我们为根尼亚干杯——今天是他的生日。”
“我们来玩点儿什么吧。你们喜欢玩什么呢?”
“可以玩牌。”科柳尼亚憨憨地说。
“我们玩方特游戏吧。”母亲提议道。热尼卡在窗台旁摆弄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母亲向大家解释游戏怎么玩,不过看样子谁都没带方特。
“根尼亚,给孩子们做几个方特吧。”母亲请求道。根尼亚拿起纸来,思考片刻,就折出了一个纵向的弯褶……男孩们剃得光光的小脑袋和女孩们被辫子绷得紧紧的小脑袋齐齐地向桌子这边凑了过来。小船、杯子、盐瓶、面包篮、衬衫……他每完成最后一步,做好的小东西马上就被等待已久的手一把夺走。
“根尼亚,请给我做一个杯子!”
“小人儿,根尼亚,给我做一个小人儿!”
所有人都忘了方特游戏。根尼亚麻利地折起纸,把接缝处压平整,再次折起,弯出折角。小人儿、衬衫、小狗……他给大家分发那些纸做的稀罕玩意儿,所有人都笑着,所有人都向他道谢。他不自觉地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鼻子,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举动,就连他自己也没察觉。
这种感受他只在梦中体验过。他是幸福的。他没有感受到任何恐惧,任何厌恶,任何敌意。甚至,他们还赞赏了他那不值一提的天赋,而他自己从未觉得这天赋有何意义。他似乎生平第一次真正看清了他们的面孔,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凶神恶煞。热尼卡在窗台上把小船展开,然后试着重新折一遍,但怎么也折不好,于是他走到根尼亚面前,碰了碰他的肩膀,生平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请求道:“根尼亚,帮我看看吧,下一步怎么折……”
正在擦拭餐具的母亲微笑着,泪水滴落在肥皂水中。
(选自《世界文学》2021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其他孩子的父亲大都在战争中死去,根尼亚的父亲却并非如此,这是其受到其他孩子欺辱的主要原因。
B.文中写母亲单独邀请热尼卡,热尼卡的眼神冷漠而成熟,这表明他已看穿母亲的用意,因此显得有些不屑。
C.文中写孩子们大都没带礼物,只有一对小姐妹带来了蒲公英花,这是因为孩子们年龄尚小,不懂做客礼节。
D.文末写母亲的微笑和泪水,不仅是对根尼亚受到孩子们认可的高兴,也是对自己的付出取得了效果的感慨。
(2)下列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融化的积雪、污浊的水流、混浊的气味等,肮脏破败的环境衬托出根尼卡此时内心难以化解的阴郁。
B.小说写阳光使一切鼓胀饱满,树干将迸发出细小的、幸福的叶芽,美好的环境与接下来根尼卡的遭遇形成反差。
C.小说写远处天空传来隆隆的声响,用听觉描写,既突出了根尼卡此时内心的错愕,也使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D.小说写温柔的春天,干净整洁的庭院,如茵的绿草,为根尼卡生日活动的到来营造了氛围,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3)文章题为“纸的胜利”,根尼亚为何能凭借折纸获得“胜利”?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4)有人评价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作品“执着于从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去表现当代俄罗斯人的怕与爱”,对此应如何理解?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发布:2025/1/1 0:0:2组卷:6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