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5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67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把握好这个火候, 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来始不露,善露者来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用两个否定句概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发布:2025/1/1 0:0:2组卷:6引用:4难度:0.5
  • 67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
    ——罗翔材料二:
          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的多。
    ——苏霍姆林斯基材料三:
          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
    ——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0:0:2组卷:34引用:9难度:0.2
  • 67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896年4月6日,在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奏响,激情演绎的会歌大获成功,效果震撼。然而,在此后的历届奥运会上,各国的东道主都希望能自行组织专家创作会歌,会歌一直都没有采用统一的形式。直到1958年召开的第55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才最终确定将第一届的《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运会官方会歌,在1960年第八届期间谷冬奥会上,《奥林匹克圣歌》首次作为官方会歌出现,并从此成为奥运会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人们熟悉的奥运五环标志,则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于1913年设计完成的。在次年的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正式被确定为奥林匹克标志,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标志和奥林匹克旗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所有国家的参赛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比赛中相见。
          不过,在以后的15年间,奥运会会徽依然是各举办国彰显自身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的“自留地”,奥运五环始终未被作为奥运会会徽的“标配”来使用。直到1928年,在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奥运五环标志首次出现在了海报形式的会徽设计当中,自此之后的历届冬奥会会徽上,五环标志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奥运五环标志的加持下,自由发挥的冬奥会会徽更加独特鲜明,成为每一届权威而吸睛的形象标志。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现代感扑面的冬奥会会徽出现在人们眼前。2014年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会徽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有图像或绘制元素的会徽,索契的国际域名以十分艺术的方式直接放到会徽上,而域名下方的年份标识“2014”在巧妙的设计下,恍若索契域名的水中倒影,与“真身”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与醒目的奥运五环标志珠联璧合、开创性的完全数字化,将网络域名作为代表举办地的文化特征嵌入会徽,索契冬奥会会徽浓烈的数字时代气息震撼了每一个人。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则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则将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在具有动感和力度的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其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紧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临近的脚步,我们期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在冬奥赛场上放飞青春与梦想!
           (改编自黄玉迎《冬奥开启五环标志入会徽历史》)材料二:
          由于没有夏奥会项目普及性强,长期以来,冬奥会的关注度一直不够高,只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不过,正因为传播范围小、参加人数少,冬奥会开幕式的形式比较灵活,容易有所创新。尤其一些创新举措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推出后,为夏奥会开幕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52年第六届奥斯陆冬奥会上,第一次由女性宣布开幕,同样的情况到1976年蒙特利尔夏奥会上开始出现;1960年第八届斯阔谷冬奥会上,比赛首次在开幕式次日进行,夏奥会实行这一规定是从8年后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始的;1972年第十一届札幌冬奥会上,第一次增加了裁判员宣誓环节,随后,同年举行的慕尼黑夏奥会开始实行;1976年第十二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式举办时,第一次由两位运动员点燃了主火炬,同年蒙特利尔夏奥会上也借鉴了这一做法;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首次使用了奥林匹克会旗,这个流程随后出现在同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奥会上;2004年雅典夏奥会水中点燃五环的场景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其实,在2002年第十九届盐湖城冬奥会开幕式上已有类似场景,只不过当时是冰上点火罢了。
          在早期的冬奥会开幕式上,并没有文艺演出这一形式,除奏乐环节外,人们感受更多的是仪式的程序化。1976年第十二届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式上,9名旗手在10名鼓手的伴奏下整齐划一地展示了民族舞蹈的魅力、1988年第十五届卡尔加里冬奥会上,1100多名儿童表演了团体操,他们在场内组成美丽的图案,向世界宣扬冬季运动的魅力和奥运传承精神。这个时候,文艺演出早已不再是仪式的陪衬,而是冬奥会乃至奥运会开幕式的主角,每届大型“秀”都伴随了观众对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期待。
    (摘编自贾晓燕《夏奥开幕式很多创意来自冬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支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刚开始并没有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官方会歌。
    B.奥运五环标志和奥林匹克旗直到1914年才被正式确定为奥林匹克标志,这与现代奥运会诞生时间并不同步。
    C.从第二届圣莫里茨冬奥会开始,五环成为了奥运会会徽的“标配”,但会徽依旧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特色。
    D.1984年第十四届萨拉热窝冬奥会首次使用奥林匹克会旗,这对同年举行的洛杉矶夏奥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夏奥会而言,冬奥会的传播范围有限,参加人数不多,其观众影响力要小得多。
    B.冬奥会开幕式的举办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夏奥会开幕式上有不少创意都来自冬奥会。
    C.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文艺演出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重要性超过了程序化仪式。
    D.进入新世纪之后,冬奥会会徽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还开始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
    (3)下列有关北京冬奥会的说法中,与材料内容相冲突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的燃料是丙烷气体,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环保办奥运的理念。
    B.北京冬奥会会徽下方的“BEIJING”印鉴设计汲取了中国剪纸的特点,与会徽整体风格相统一。
    C.北京冬奥会配套建设了±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将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为奥运首创。
    D.北京冬奥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对鸟巢进行改建,这是冬奥会首次主动拥抱数字时代。
    (4)会旗、会徽和会歌是奥运仪式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它们内涵丰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请概括当代奥运会的这些通用元素成为官方“标配”的过程。
    (5)一群国际交流生来北京光明中学交流,其中有人对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的内涵不太了解,作为光明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讲解?

    发布:2025/1/1 0:0:2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67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看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约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________。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________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惨象,已使我________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________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自己的尸骸为证,她沉勇而友爱
    B.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C.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也死掉了
    D.有杨德群君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她也死掉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疑 猜测 目不忍视 殒身不恤
    B.怀疑 猜测 目不斜视 鞠躬尽瘁
    C.多疑 推测 目不斜视 鞠躬尽瘁
    D.怀疑 推测 目不忍视 殒身不恤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午便听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约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B.下午便看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达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C.下午便想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达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D.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发布:2025/1/1 0:0:2组卷:1引用:4难度:0.7
  • 67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释:①一作“赋红木犀”。②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③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盛日”“凝碧池上”借唐喻宋,以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谓北宋盛时,正面描写出北宋的繁荣昌盛,有以小见大之意。
    B.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桂花耀眼出众,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
    C.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天姿冷淡”,谓其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被西风酝酿”则点明时节。
    D“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言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
    (2)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嘲”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0:0:2组卷:9引用:4难度:0.6
  • 676.随着社会发展,“扫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购物扫码结账,出行扫码乘车,看病扫码取号,线上扫码学习……
    ㅤㅤ你一定有不少关于“扫码”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请以“扫码”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发布:2025/1/1 0:0:2组卷:12引用:4难度:0.5
  • 67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化用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来表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句子是:“
     
     
    ”。
    (2)《赤壁赋》中写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辽阔的江面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

    发布:2025/1/1 0:0:2组卷:3引用:2难度:0.9
  • 67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卢纶:中唐诗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前期。②估客:商人。③舟人:船夫。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虽然离目的地只有一天的路程,但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已依稀可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
    B.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笔墨中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C.颈联借景抒情。时值寒秋,令人感到悲凉,无限的惆怅已使诗人两鬓如霜,人虽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一个“逢”字,将诗人的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
    D.尾联点明有家难归,颠沛奔波的原因。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今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
    (2)比较本诗与杜甫《登高》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相同之处。

    发布:2025/1/1 0:0:2组卷:7引用:2难度:0.5
  • 67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当代中国青年应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青春力量。
          培养时代新人是时代责任,作为青年学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0:0:2组卷:7引用:3难度:0.6
  • 68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1】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2】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绝倒,谀墓【2】得霜竹。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注释:【1】组诗作于与可亡故后。在最后一诗后,有作者自注:“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2】春蚓:出自《晋书》,形容书法作品中的字无筋骨。【3】谀墓: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的戏称。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可画竹时”四句描述与可作画时达到了身心两遗、物我两忘的境界。
    B.“若人今已无”四句慨叹与可故去,而今世人只知画柳树,不再懂画竹。
    C.“君看断崖上”两句描写与可笔下之竹,“蛟蛇走”形象地写出霜竹特点。
    D.“晁子拙生事”四句写晁补之家境贫寒,却“谀墓”得画,可见其品性。
    (2)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含蓄而富有表现力。
    B.第二首诗描绘霜竹时,由远及近,在反复对比中咏叹,曲折有致,情思邈远。
    C.第三首诗描述晁补之藏画之事,语言质朴而风趣,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
    D.三首诗以“竹”为核心意象,在诗意上层层推进,揭示与可画竹的艺术魅力。
    (3)诗人借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画家和藏画者的丰富情感,请结合组诗具体内容简析。

    发布:2025/1/1 0:0:2组卷:17引用:4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