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5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8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界饮酒人群非常庞大,酒精滥用已成为前三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达250万人,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4%。
①______,且人均酒精消费量在逐渐增多,由此带来了严重后果。播统计,我国6%的男性和1%的女性死于单纯性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等与酒精相关的肝病。
日日贪杯、嗜酒如命的陋习,②______。当饮酒超过一定量后,包括乙醛在内的各种代谢产物会在体内不断集聚,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并给肝细胞带来损害,继而诱发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患者最初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之后逐渐过渡到酒精性肝炎。长此以往,酒精所致的肝细胞炎症不断反复,肝脏组织就会逐渐纤维化,③______。
长期喝酒的人,由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人体排出的尿液颜色也会逐渐变为黄色。尤其当尿液颜色转深转浓,呈现为浓茶或咖啡色时,需要考虑是否为肝功能异常所致。酒精还会改变眼睛巩膜的颜色。长期喝酒的人,在肝脏受到损伤后,胆红素会渐渐渗入到人体血液里,将眼睛巩膜染为黄色。如果出现眼睛明显泛黄,则提示肝脏正在遭受酒精的侵蚀。
(1)请用疑问句式给第四段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5引用:2难度:0.784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无一点风色”一句,除了写出了没有风外,还写出了空中晴朗、洁净。
B.“妙处”句中的“妙处”,不单是指景色,更是物我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
C.“肝肺皆冰雪”一句与“一片冰心在玉壶”相同,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D.整首词即景抒怀情景交融,气魄雄伟,格调豪放旷达,词风接近苏轼的豪放。
(2)词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别都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品行?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2引用:5难度:0.68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两类抒情诗人,第一种诗人,他热爱生命,但他热爱的是生命中的自我,他认为生命可能只是自我的官能的抽搐和内分泌。而另一类诗人,虽然只热爱风景,热爱景色,热爱冬天的朝霞和晚霞,但他所热爱的是景色中的灵魂,是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好比一条河,你既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而且要热爱河流两岸,热爱河水的生和死。有时热爱他的养育,有时还要带着爱意忍受洪水的破坏。忍受他的秘密,忍受你的痛苦直到产生欢乐。这就是荷尔德林的诗歌,要热爱生命不要热爱自我,要热爱风景而不要仅仅热爱自己的眼睛,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这秘密既包括人兽之间的秘密,也包括人神、天地之间的秘密。
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
荷尔德林的诗,是真实的,自然的,正在生长的,像一棵树在四月的山上开满了杜鹃,风吹过来,火向上升起一样。荷尔德林早期的诗,是沉醉的,没有尽头的,因为后来生命经历的痛苦——刀砍下来一诗就短了,甚至有些枯燥,像大沙漠中废墟和断头台的火砖,整齐,坚硬,结实,干脆,排着,码着。“安静地”“神圣地”“本质地”走来,热爱风景的抒情诗人走进了宇宙的神殿。风景进入了大自然自我进入了生命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转瞬即逝的歌声和一场大火丛此永生。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风格上最接近的一项是
A.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既要热爱河流两岸,而且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
B.你既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而且要热爱河流两岸。
C.你不仅要热爱河流两岸,还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热爱河水的生和死。
D.你不仅要热爱正在流逝的河流自身,还要热爱河流两岸,热爱河水的生和死。
(3)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要求体现诗歌创作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4个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1引用:4难度:0.6844.阅读,回答问题。
确实的,现在我们从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①,反以为荣。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爬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训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②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敏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③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材料中所说的三种错误做法,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4引用:3难度:0.784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对联内容和相关知识,简评下面的这副对联。
在岳阳楼正堂前楹柱上,有一副百字长联,为清人窦婷所作。对联中的标点符号,系后人所加。联曰: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6引用:3难度:0.484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①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②水木,演漾③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④。【注】①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投职山阴(浙江绍兴)县尉。②澹:水缓缓地流。③演漾:水流摇荡。④兰杜:兰草和杜若,两种都能散发芳香的植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描绘了恬淡、幽远的月光图,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照耀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B.前两句已点出月,但没有停留在月色的描摹上,而在五六句生发出人有悲欢离合的思考。
C.七、八句由景转写思忆故友,想象友人徘徊在月下的清江河畔,吟唱思念家乡的越歌。
D.这首五言古体诗写得恬淡悠远,前六句写开窗所见的月色,并由此引起诗人深刻的思考。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引用:2难度:0.284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菜师傅
王春迪
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鱼刺儿似的。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
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③这天,府里大灶上,进来一个伙计。是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不说,终日闷声不吭俩眼朝天,像是来和石头赛呆似的。大灶的活儿零碎,装炭、烧火、掏灰、择菜、洗米、剁肉、和面,哪儿都要人手,可任你忙得跟陀螺一样,人家那屁股就跟粘在马扎上面似的,挪都不挪一下。大伙儿心里鼓着气,但嘴上都不敢言声。毕竟,这人是管家亲自领进来的,也没交代啥具体的事儿。大伙儿私下里嘀咕,莫非是管家亲戚,来这儿吃闲饭的?
④海爷好热闹,得个由头就要宴请亲朋。每逢此时,大灶小灶就得齐上阵。这次,海爷过寿,更是少不了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请客这天,老汉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进门时,还带来一张一人多长、一臂宽的木托盘,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深的木挡条。大伙儿不知道干啥用的,就见他靠在井边,用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擦。
⑤烧火时,老汉开了口交代灶上的伙计,一会儿上菜时,把菜放在这托盘上,其他的事儿,交给他来办。
⑥大伙儿不知其意,等着看他的把戏。
⑦海爷开始说祝酒词了。往常,海爷一张嘴,就意味着灶上的菜要下锅了。
⑧这时,只见老汉将鞋一脱,换上一双草鞋,用白头巾将头一裹,就和伙计一道,将盛满菜的盆盆碗碗,密密麻麻地搁满了托盘。随后,他马步一蹲,几个人将托盘搬到他头上,那托盘便像粘在他头顶一般。老汉长长地吆喝了一声“上菜喽”,而后,就见他在席间健步如飞,或转弯下蹲,或金鸡独立,任由他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灵巧穿梭。眨眼间,这一托盘的热菜,稳稳当当地送完了。转了一圈回来,大伙儿看那托盘,愣是一滴菜汤都没洒!而那老汉,气定神闲,大气都不喘!六六三十六桌亲朋,每桌二九一十八道热菜,全是这老汉一人传送的,整个过程,不过三两袋烟的工夫。搁往常,十几个人来来往往,手忙脚乱的,菜送错桌的,撞人怀里的,把菜汤滴到别人身上的……什么岔子没出过?
⑨平日里,大伙儿哪见过这样的绝活儿?席上亲朋纷纷拍手叫好,直夸海爷府上能人多!海爷得了脸,散了席,招手让管家把老汉喊了去,当面赏了二两银子,还嘱咐管家,把他转到小灶上去了。谁不知道,那儿活儿轻,油水还高。
⑩事儿传到了灶里,大灶小灶的师傅都不服气,自个儿烟熏火燎地忙了一整天,三十多桌的席面,哪道菜里没花心思?手都累得拿不动筷子了,也就赏了一两银子,这还得是掂勺的大厨。现如今,这个老汉不过是传个菜罢了,东家一时兴起,竟给了二两银子,这东家眼里还有人吗?这天,小灶里的大厨,见老汉散着手,闲坐在马扎上搓裤脚的泥巴,心里不爽,便招呼老汉:“喂,老哥,帮我切个土豆吧。晚上,大奶奶想吃酸辣土豆丝。”
⑪别小看切土豆丝这活儿,小灶里的这个师傅切出来的丝,条条细得能穿针眼!大厨坐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锅子。捏着土豆,老汉也不说话。一把刀,三两下,一个土豆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而后,他用刀沿着圈柱,开始削出一张又长又窄的片,将圆柱全部削完后,将切好的长片再卷起来,最后像切面条一样切好抖开,瞬间变成一根根一臂长的土豆丝……
⑫那天,在一旁看傻了眼的爷们,终于明白,为啥老汉平时不靠锅边不拿刀勺,只是偶尔传个菜了。人家能耐收着使,是想给你留个饭碗罢了。
(有删改)(1)下面各项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海爷家里雇请佣人非常讲究,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主要人物老汉的出场搭建一个舞台,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暗示即将出场的老汉身怀绝技。
B.第⑥段中的“把戏”一词带有贬义,表明大伙儿对老汉的不屑与怀疑。
C.第⑧段详细描写在海爷过寿宴请宾客时,老汉展示精彩的传菜绝活,老汉深藏绝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小说唯一的高潮;凭借自己的绝活,老汉为海爷赢得了面子,自己也赢得众人由衷的敬佩。
D.小说重点通过传菜和切土豆丝两项绝活来表现老汉不同凡响。小说将小灶师傅切土豆丝的精湛功未与老汉切土豆丝的绝活儿进行对比,突出老汉技高一筹。小说还给读者这样的启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万万不可轻慢一柴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人物。
(2)本文情节构思独特,语言也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试从不闻角度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从小说中可以看到;老汉身怀绝技,但是到海府大灶后,只是在海爷摆寿宴时做传菜的工作;在寿宴上传菜为海爷赢得面子后,到了小灶,却无事可做。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请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7引用:2难度:0.584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羽是我省某县一个深度贫困山村年轻的进村扶贫开部。驻村几年,他引进技术,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四处募捐、修路、建小学;求助相关机构给老乡们发放助农信贷;联系企业,拓展销路……经过几年奋斗,老乡们的人均年收入已是小羽刚来时的6倍,这个村也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年初,在受到各级部门授予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后,小羽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为什么山村留守的老人还是那么多?为什么好多家庭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了?为什么越穷的家庭孩子越多……他越来越意识到,脱贫之后,走向“乡村振兴”,路还很长。
针对小羽的事迹与思考,《社会与青年》杂志社拟举办一次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8引用:2难度:0.784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南泥塑娃娃闻名中外,其制作诀窍是中空底实,上轻下重。泥胎底座经过反复晾晒涂抹,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上半身是纸片和泥浆的混合,纸塑要一层层贴,然后用泥浆与泥胎底座合为一体。泥塑不需要烧制,其要求反而更高。上佳材料是深埋在地下的黄河淤泥,杂质少,黏性强。泥采回来后,先风化一两年,再掺入棉絮和面浆,过滤、和泥、捶泥后使用。从取泥制泥,到上浆、擦粉、上色、开眼等,24道工序一样也急不得,仅头发上色就要上9遍。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以上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8引用:5难度:0.985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居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这首词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4引用:16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