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9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迅道: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写道:
          我将轻轻地叹息/叙述这一切/许多许多年以后:/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古往今来,关于“人生与道路”的探讨数不胜数,即将成年的你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你会选择怎样的路?请结合以上材料,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5引用:4难度:0.7
  • 9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就传播方式而言,小说以书面文字形式为主,戏曲则以舞台演出为主、文字记录为辅。小说           出现,虽也有版本的演化与异同,但较戏曲更为固定,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延续时间也较长。
          以《水浒传》为例,这部小说虽有繁、简系统的不同,版本的差异,但整体故事框架变化不大,尤其是自明末以后,虽有文字的差异,但常见的数种版本基本上固定下来。(  )如同样以“宋江杀惜”为题材的戏曲,就有数种变体,其故事虽              ,而演出形式、具体唱词、对白等均有不同,人物性格变异明显。
          梁山好汉故事            ,题材相同,《水浒传》和水浒戏必然有某种            。但是,《水浒传》和早期的水浒戏以及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关系并不是很大,虽吸取过元杂剧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后来基本上是独立的。 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经 求同存异 老少咸宜 联系
    B.一经 大同小异 家喻户晓 联系
    C.一旦 大同小异 老少咸宜 干系
    D.一旦 求同存异 家喻户晓 干系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水浒戏”则较为固定,即便具体演出环境有变化也不会产生新的变种。
    B.而“水浒戏”则变化较大,即便具体演出环境没有变化也会产生新的变种。
    C.而“水浒戏”则较为固定,往往只要具体演出环境不变就不产生新的变种。
    D.而“水浒戏”则变化较大,往往随着具体演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变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强调的是,明代以后新出现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也没有比元杂剧提高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
    B.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提高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
    C.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也没有比元杂剧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
    D.需要强调的是,明代以后新出现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1引用:4难度:0.6
  • 9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2)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9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3引用:2难度:0.6
  • 9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引用:3难度:0.5
  • 9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塑造着人的思想品格。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劳动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辛勤的汗水、高超的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请以“劳动的美丽与意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21引用:4难度:0.7
  • 917.作文。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
          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无过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请以“对与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40引用:13难度:0.5
  • 9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房间里的光
          1988年4月26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位于莫斯科的一间房间。与往常不同的是,屋主人没有走进这间空房间享受柔和的阳光。突然,随着“砰”一声巨响,数十个苏联警察撞破了公寓的大门,冲进了会客厅。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早已停止呼吸的屋主人一脸安详地吊在天花板上。渐渐地,那间空房间里的晨光缓缓照向了他。若隐若现中,他的脸颊分明呈现出了一抹幽深的蓝光。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两年前,一道火光照亮了普里皮亚季城的夜空,惊醒了普里皮亚季熟睡的人们,宣告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核灾难的发生。
          4月26日清晨,瓦列里•列加索夫被一阵悦耳的铃声唤醒。他拿起话筒走进了早已充满阳光的空房间。在阳光下把听筒送到耳边。很快,他的脸色变得严峻。他立刻放下话筒向大门走去。打开大门后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意味深长地回头看了一眼空房间里依然柔美的阳光。良久,他轻轻地叹了口气。
    “我还有机会再见到这空房间里的光吗?”他暗暗思忖。
          他关上门,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相信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间空房间里的阳光都会照亮他的心房。
          被铃声惊醒的猫此刻轻盈地跳下沙发,慢慢踱到空房间里蜷缩着卧在阳光下,静静地等待主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列加索夫都没有出现在空房间里。日复一日,只有一只猫宁静地卧在里面,享受着每天清晨本应由它的主人享受的阳光。偶尔它会抬起头看看窗外,但除了一个耀眼的太阳外再无收获。
          此时的列加索夫教授正为了核泄漏事故不分昼夜地努力着。在多少个寂寥的深夜,总会有一道光照进他的心房。只不过这道光不是和睦的太阳光,而是四号反应堆上空令人胆寒的蓝光。在数个月的工作中,死亡蓝光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空房间里的光似乎已经黯然离开了他的内心世界。望着远处满目疮痍的核电站和一片死寂的普里皮亚季空城,列加索夫感受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寂与凄凉。
          一年后,列加索夫教授在诸多同事的协助下查清了核事故发生的真相。在维也纳面向世界作报告时,受到克格勃威胁的他丢掉了心底最后一丝残存的光。面向各国人民,列加索夫昧着良知作出了一场虚假的报告,完全洗掉了苏联在核事故中的责任。报告后,只要再经过一次庭审程序,核事故的真相就将永远深埋在地下,不再被世人所知。
          但是列加索夫没有继续做出虚假的证词。被他认为已经散失的那一道光在开庭前一晚重新照进了他的心底。一想到那些被辐射折磨到体无完肤的消防员和30万被迫迁走的居民们,他充满了勇气。
          在法庭上,他不顾克格勃的监听,勇敢地说出了一切真相。自此,核爆炸的原因大白于天下。
          庭审后,列加索夫因公开反对官方的说法被克格勃官员带走。他被剥夺了一切职务和荣誉。克格勃封禁了他在庭审上的证词并将他赶回家软禁起来。几天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列加索夫推开了家门,重新见到了空房间,重新见到了空房间里的光。
          一瞬间,列加索夫心中的孤寂与凄凉全部烟消云散。
          从那往后,邻居们每天都能看见一辆停在列加索夫家楼下的黑色轿车,以及一个在窗前晒太阳的人。他们不知道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学家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们唯一给予列加索夫的,仅仅是一丝友好却又充满疑惑的微笑。
          1988年4月26日凌晨,列加索夫打开了录音机,一口气抒发出积攒了两年的苦闷与愤慨。把所有的回忆录音带藏在公寓附近后,1时24分,他缓缓地踏上凳子,将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24分40秒时,他最后一次回头凝视着那间陪伴他走过日日夜夜、风风雨雨的空房间。他清楚明天早上,阳光会一如既往地照进这间房间,可惜他再也无法见到。
          他轻轻地笑了。
          3秒后,这位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沥尽心血的伟大核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核能研究所第一副主任瓦列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列加索夫跳下凳子,上吊自杀了。此时正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两周年整。
          3小时后,阳光照进了空房间里。猫又踱了进来,蜷缩在阳光下。但是它的主人却再也没有出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加索夫在听完电话后脸色变得严峻,说明了电话带来的信息十分严峻。
    B.列加索夫出门时没有享受空房间里的光,说明他对这间空房间里的光不感兴趣。
    C.文章中克格勃对列加索夫的态度,突出了苏联政府为了国家形象而对功臣随意泯灭的黑暗现实。
    D.“他轻轻地笑了”这一句描写,体现出了列加索夫已经放下了心结。他的一生已经没有了遗憾。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直冲云霄的“幽深的蓝光”和“1988年”暗示了下文的故事是有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
    B.第二段看似多余,实则承上启下,不仅承接了上文的“蓝光”,也引出了下文对核事故的主要处理人列加索夫的叙述。
    C.文中对猫的描写,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楚地认识空房间里的光的特点是柔美、舒适的,更衬托出列加索夫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
    D.文章对列加索夫在维也纳和庭审上的行为对比,体现了他圆滑世故、前后不一。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瓦列里•列加索夫的人物形象。
    (4)文章以“空房间里的光”为题,请分析“光”这一意象的作用。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9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摇曳生姿,裙带生风。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如此,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起舞弄清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江山千里 赞不绝口 琳琅满目 乘风归去
    B.幽美灵秀 拍案叫绝 美不胜收 乘风归去
    C.幽美灵秀 赞不绝口 美不胜收 扶摇直上
    D.江山千里 拍案叫绝 琳琅满目 扶摇直上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B.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C.《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它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D.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白《把酒问月》中两句诗的改写,结合语段,你认为改写后的诗句要表达什么含义?有何妙处?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0引用:3难度:0.7
  • 9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知识之所以给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的变革,是源于它的两重属性。
          首先是知识的“公有性”。与其他资产不同,知识不具有独占性,即你把知识传递给别人后,你仍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互动,你的知识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知识不存在“过度放牧”的问题,研究者梳理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越准确。正是由于知识具有这种“公有性”属性,知识才可以“非竞争性使用”,因此,和识属于“非竞争性商品”。
          其次,知识具有“非排他性”当某一知识被公众掌握以后,该知识的创造者就很难阻止其他人利用该知识。任何先进的思想、技术或产品,只要传播的途径畅通,就一定可能很快被模仿。由于知识是“非排他性”的,因此,科技知识的知识产权近20年来不断通过专利、版权等法律保护形式加以肯定和强化。专利活动方共木艾,版权保护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尤其是在生物技术、制药、医疗器械和软件等领域。
          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下,知识由于无法让创造者以外的人补充、评论或重组,从另一方面阻碍了集体知识的进步。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周密保护,使得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了问题。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知识社会中不同国家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别,甚至产生越来越大的鸿沟。一些跨国大企业纷纷构建自己的知识产权壁垒,收益递增的正反馈、市场“锁定”和“赢家通吃”必然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化。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穷国和富国以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穷国和穷人获得的资本较少,而且也在于他们获得的知识较少”。
          知识产权保护的出发点是权利人在智力创造中付出了劳动,因而他们在一定期限内有权独占其知识产权,并通过市场行为获取利益,甚至获得垄断地位。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无法保护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无法激发个人或企业的创造力:而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反过来又会导致创新者的动机和动力趋向削弱,以及知识产权纠纷的增长。当知识产杈被滥用的时候,就会限制竞争,阻碍创新。适度保护将促进技术创新,过度保护将导致垄断,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约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以维护知识产权的公平竞争。
    (选自《知识社会中存在知识垄断和知识霸权危险》袁曦临,有删改)      材料二:
          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不但存在知识产权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更存在知识产权强势国家及弱势国家内部的知识垄断力和反知识垄断力量之间的矛盾,而在知识产权强势国家,一些反知识垄断力量点起的星星之火实际上正成燎原之势。
          知识户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在当今西方世界,越来越多的市场垄断案例由这种知识垄断所引起,这一点在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产业尤为明显。因此,反垄断法在由知识产权优势引起的市场垄断情形中,能起制的知识产权法的作用。
          针对美国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案是在这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的案例。微软强大的市场垄断地位的基础是软件产品所受到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同时,它也受到反垄断法的强有力的制约。美国联邦政府和二十几个州政府联合对微软进行的反垄断诉讼以及多年来微软在美国遭受的其他反垄断诉讼,是人们所比较熟息的。而多年来欧盟也对微软的垄断地位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要求它向竞争对手提供作为商业秘密的部分技术信息以利于公平竞争(商业秘密实际上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之一),并对它进行了数额创纪录的罚款。
          尽管反垄断法是反知识垄断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反垫断法对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进行限制或打击的适用范围及作用却是有限的,显然,知识垄断情形中“垄断”的含义与传统的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它们之间有时也有某种重要的联系。反垄断反对的只是该法加以具体界定了的垄断行为,它既不以经营者的超过一定程度的市场份额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不大可能包括多数由知识产权引起的阻碍知识自由传播和利用的知识垄断的情形。因此,反知识垄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与直接质疑、限制甚至挑战知识产权本身联系起来。
          事实上,近代以来直到今天,在西方国家社会、经济、法律领域,一直存在着一股质疑知识产权、反对知识垄断的现实力量,这种力量对西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势力起着抵制、抗争和制约的重要作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前起源于美国的自由软件运动、开放源码运动等反知识垄断的运动,它们有着十分引人注目的重要而广泛的影响。然而,国际上这种反知识垄断的动向并没有在中国引起足够的注意和响应,因此,它在中国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微弱。但是,中国只有以全新的视角从自由软件运动、开放源码运动等为象征的反知识垄断运动中汲取精神养分,以一种全新的、智慧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融入国际反知识垄断的潮流中,才可能为人类知识的自由传播和自由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同时才可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争取主动、在有关知识产权的谈判中提振底气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
    (选自《国际反知识垄断的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周翼,有删改)
          材料三:
          为反盗版,微软出了“黑屏”策略,意外引发中国网民强烈反弹。软件使用者都明白知识产权保护是“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的燃料”,激励人类永远走创新之路。我们认识的微款也正是知识创造财富的典范,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国家平衡垄斯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建立在一个国家科技、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所寻求的利益平衡,也只是权利人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相对的动态平衡。过度的保护、滥用的权利,只会削弱知识共享的价值,扼杀进一步创新的动力。我们都看到,微软的发展可谓“毁誉参半”,原因就在于其扩张的方式和垄断的利益。就我视野所及,微软在中国市场中的扩张,与盗版密不可分,毫不夸张地说,是盗版微软软件的盛行,帮助微软挤垮了竞争对手。在获得70%的市场份额后,微软果断向盗版宣战,无疑可以进一步扩张势力。一个典型例子是1997年,微软在中国法律尚未规制“掠夺性定价”之前,以97元超低价推出Word 97版本,最终挤垮了国产软件金山WPS,而中国消费者为一时的甜头付出的代价就是:要么忍受微软不断更新换代的高价软件,要么使用盗版。
          微软保护知识产权固然无可厚非,但未取“黑屏”警告的做法明显欠妥,有律师向公安部举报其侵犯消费者的财产权、隐私权,“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另一方面,微软当然可以设置技术手段禁止非法复制他们的软件,拒绝对盗版软件更新,但是无权对用户的电脑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在中国,“反垄断法”已然实施,滥用知识产权只会让自己陷入各种反垄断诉讼之中,结果将得不偿失。
    (选自《反垄断与反盗版》(三联生活周刊) 王明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产权赋予权利人一定期限内对智力成果的独占使用,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垄断。
    B.只有少数知识产权引起的阻碍知识传播和利用的知识垄断情形,没有在反垄断法中加以具体界定。
    C.反垄断法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和中国反知识垄断的主要手段。
    D.在权利人的垄断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主要维护前者的绝对利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也将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不相同。
    B.对知识产权垄断的控制和对知识产权私权的保护,两种做法完全不同,其价值取向也不相同。
    C.经营者凭借学术知识、专业版权等来实施的垄断行为,比一般的商品市场领域的垄断行为可能危害更大。
    D.反知识垄断的世界潮流,为中国在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对外谈判和博赛中说“不”提供了依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企业就开始了“圈知运动”,他们到各国去申请专利,申请注册商标。
    B.中国法律体系的各部法的立法过程都不容易,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在立法进程中就受到了巨大的外来压力和影响。
    C.视觉中国公司因方面侵犯原创者合法权益,另方面又对使用者进行“维权敲诈”遭到法律严惩。
    D.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凭借其独无二的学术资源向高校收取天价续订费一案进行调查。
    (4)请根据材料对“知识产权制度”下定义,并分析其利弊。
    (5)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例举了微软的事例进行论证,试分析其目的有何不同。

    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1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