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 111.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振华职业学校文学社准备于2022年5月23日下午4点,在学校图书馆三楼举行《三体》读书会。请以文学社的名义草拟一份邀请学校王校长参加读书会的请柬。

    发布:2025/1/3 8:30:2组卷:7引用:1难度:0.7
  • 112.美国爱默生:与世隔绝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与人交往是在所难免的。
          周国平: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对于以上的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发布:2025/1/3 8:30:2组卷:1引用:2难度:0.5
  • 11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8:30:2组卷:3引用:2难度:0.5
  • 114.下列诗句不是出自白居易诗作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8:3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115.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晏子谏景公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唯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唯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
    ①梁丘据:齐景公的大臣。②垄:坟。③共:同“供”,供给。④存:问候⑤婴对则为罪:我回答您就会得罪您。⑥道:原则,法则。⑦四封:四境之内。封,疆界。⑧防塞:阻塞。⑨拥蔽:封锁蒙蔽。⑩责:负其责。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未能我也。 具:准备
    B.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微:微小
    C.群臣而谏。 过:指出……过错
    D.而百姓大 说:同“悦”,高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加点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惠于百姓。
    A.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C.三顾臣草庐之中(《出师表》)
    D.每假借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②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4)为什么说齐景公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发布:2025/1/3 8:30:2组卷:6引用:1难度:0.5
  • 1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殊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值道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己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昆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有改动)(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值御试进士。 恰逢
    B.执政莫所因。 明白
    C.上益其诚实。 赞赏
    D.以贫,无可为之。 价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极爱不隐。
    A.秦王恐破壁。
    B.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当为里正,受扑责时。
    D.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3)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的句子“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子当时很穷,不愿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姓昆的讲习诗书。
    B.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C.晏殊当时很穷,不愿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姓昆的讲习诗书。
    D.晏殊只是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4)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晏殊还是少年时,张文节把他推荐给朝廷。
    B.文中表现了晏殊的才华和为人的坦荡。
    C.其他官员嬉游宴饮时,晏殊对他们嗤之以鼻。
    D.在仁宗继位后,晏殊终于得到重用。

    发布:2025/1/3 8:3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117.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2)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3)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发布:2025/1/3 8:30:2组卷:4引用:1难度:0.5
  • 1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苏翊鸣是一战封神的17岁“传奇少年”,初登冬奥赛场就收获一金一银。面对媒体的采访,他说:“我热爱单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场比赛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待未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发布:2025/1/3 8:3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119.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黄土大梦
    杨献平
          ①似乎有所隐没,但仍旧是掩不住的,季节在北方,是一种隆重的加冕、也是庄重的覆盖,一个从未来过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满眼的黄——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黄贯穿、俘虏了。
          ②陕北的黄,是集中的黄,悲愤的黄,绝望的黄,生存的黄,战争的黄,沉默的黄,飞奔的黄,苍天的黄,大黄的黄,黄天的黄,黄种人的黄,黄帝的黄,黄河的黄。黄得层层叠叠,上下齐黄。黄得丰润,里外冒浆。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间,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
          ③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尘土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看不见的虫子一样蜂拥,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觉得身体开始发脆,毛囊开始收缩。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我知道,这黄土的大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方才会面对苍穹群星,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
          ④乘坐出租车穿城而过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国都高楼林立,机车奔走,人们的衣饰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俨然当代世界的模样和姿态,但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是一种无声的笼罩、反射和涂抹。这种来自大地最本真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的黄土,累累山川,道道塬梁,其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现、隐喻和担当。
          ⑤清凉山、宝塔山、王家坪、兰家坪,无处不高耸,无处不圣地,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断流散的空气和云霓,也都与近代和当代的中国有着深刻联系。其中的宝塔山,令我想起一个人,他被誉为八百年以来第一完人,也是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据说,那白色的高塔颇有神奇之处,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淹奉命驻守延州,与契丹和金国作战。他在延州,时短而效长,一个人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在传统的帝国之中,无疑是巨大而且积极的。
          ⑥由范仲淹提拔和倚重的种世衡及其兄弟、儿子们,在延安之于西夏的阻击和防守,特别是种世衡的反间计,使得李元昊损失了他的得力战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两兄弟。种世衡构筑的青洞城,即今延安古宽城,有效地阻挡了契丹和西夏人的铁骑。特别是他对于羌人的信义与诚恳,使得他在异族当中,也享有崇高的威信。
          ⑦范仲淹和他的部将种世衡,堪称古代边关防御和经略之中的典范。特别是种世衡,其世代忠诚、对属下之关心和爱护,可谓感天动地。史书记载,凡有士卒伤病者,种世衡或是其弟种世材,再或是其儿子总会亲自慰问,安排食宿和疗治方剂,使得属下将士为之甘效死命,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得“种家军”也名震一时。种世衡膝下八个儿子,皆为当世之才俊。其后人种师道更是声名远播。
          ⑧历史的一个铁律是,凡是兴盛的朝代,主要是其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上下一致的结果,同时更是辅政者的人品和修养达到了“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才可以实现的。反之,朝代的衰败,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乃至“私心公行”的问题。面对范公曾经镇守之地,我的内心涌现的景仰与热爱,竟然使得自己有些荣耀的感觉。
          ⑨这种感觉,大致是与古圣人之心相通的。至于我,不过是先贤大师的子孙,之所以能够在一些地方和时刻,觉察到他们的那种宏大心迹,当然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的诸多因素。
          ⑩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简短地浏览和穿越,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尤其是像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的地方,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形成与精神勾勒,黄风的塑造和黄土的雕刻,多旱少雨,泥泞中的跋涉与峁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女,风尘中的粗新和细腻,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浑厚、笨拙与张扬,以及隐忍的冲撞、礼节的触发与抗击……诸如此类。
    陕北,这一片自然和人的地域,历史与现代的叠加和勾勒,引领着每一个进入其中并且在这里觉悟的人。
    (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中写了黄土地浓郁的土腥味,干裂的尘土,阻隔人的呼吸,让人感觉不适,是对黄土地的客观描述。作者“不虚美,不隐恶”。
    B.文章认为,黄土地就像一个浑圆的大梦,能让进入其中的人有机会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
    C.文章写范仲淹和他的部将种世衡防御和经略边关,表现出的克己守正与奋发有为、信义与诚恳、忠诚与凝聚力等精神风骨,就是黄土地的精神内涵。
    D.文章指出,朝代的兴盛主要源于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团结一致,更源于当政者的人品和修养达到了“天下为公”的境界。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描写陕北的黄土,强调了“黄”这种色彩所代表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质。
    B.文章第四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点出流光溢彩的世界与不事雕琢的陕北的显著差异,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反感和批判。
    C.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陕北的黄土地写到陕北的历史人物,表现了陕北地理环境的壮美和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D.文章运用象征手法,刻画了陕北黄土的“黄”这种最本真的特征,隐喻陕北人的精神文化个性。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

    发布:2025/1/3 8:30:2组卷:9引用:1难度:0.5
  • 1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子(tán) 六艺经(chuán) (yí)
    B.句(dú) 弘(cháng) (dān)
    C.阿(yú) 之书(shòu) (pán)
    D.或焉(fǒu) 媚(chán) 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 贻:赠送
    B.不耻相 师:老师
    C.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发布:2025/1/3 8:3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