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2901.“晨”的笔划顺序是( )
发布:2024/11/4 23:0:2组卷:0引用:1难度:0.52902.下列是同事王老师给张老师留的便条,有五处用语或格式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张老师:
惊悉您的儿子考上大学,我十分欣慰,您的家中肯定是沆瀣一气,蓬荜生辉,此时打搅多有不便,留片语聊表寸心。发布:2024/11/4 23:0:2组卷:9引用:3难度:0.82903.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1/4 22:0:1组卷:7引用:1难度:0.52904.阅读材料,下列不属于形声字的一项是( )
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同一个形旁和不同的声旁结合,可以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例如,用“木”做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棵”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例如,用“冈”做声旁,可以组成“刚、钢、纲”等读gāng的形声字。发布:2024/11/4 22:0:1组卷:5引用:1难度:0.6290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4 22:0:1组卷:7引用:2难度:0.6290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4 20:0:3组卷:4引用:1难度:0.5290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选自《报任安书》)(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舍生就死 B.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愤恨、怨恨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究:推断、研究 A.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乃有所不得已也。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无兄弟之亲。 况仆之不得已乎。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无兄弟之亲。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摆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从而选择了一条“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的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B.作者列举古圣贤“历尽磨难而不屈,退而发愤著书”的先例,表明他正是从这些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寻找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C.第③段先表明自己为完成巨著《史记》而“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然后介绍了《史记》的内容、体例和宗旨。
D.文段所用典故援古证今,明理达情,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发布:2024/11/4 19:30:2组卷:14引用:1难度:0.52908.周六,科技学校食品专业的秋怡想做甜点,家里有细砂糖、面粉、鸡蛋、牛奶、动物性奶油、酒、饼干、吉利丁片,有冰箱,无烤箱,根据下表的原料与制作要求,她能做的甜点是( )
原料和制作
甜品名称原料 制作 奶酪
奶油动物性
奶油鸡蛋 酒 饼干 牛奶 面粉 吉利
丁片细砂
糖烘焙 冷藏 提拉米苏 √ √ √ √ √ √ √ 乳酪蛋糕 √ √ √ √ √ √ 慕斯蛋糕 √ √ √ √ √ 鸡蛋布丁 √ √ √ √ 发布:2024/11/4 19:30:2组卷:3引用:1难度:0.72909.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 为同时代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 能达到完善。 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 他永远不能成为完善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发布:2024/11/4 19:30:2组卷:5引用:1难度:0.62910.“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
发布:2024/11/4 17:30:1组卷:5引用:5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