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 29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
    B.何陋
    C.辍耕垄上
    D.公将鼓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统为之饮食衰少。
    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92.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山名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__________________。
    ②京口瓜州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只隔数重山。
    ③不识____________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夜雨涨秋池。

    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1难度:0.9
  • 293.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0:1组卷:3引用:2难度:0.5
  • 29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3 7:0:1组卷:9引用:2难度:0.6
  • 295.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  )

    发布:2025/1/3 7:0:1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9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3 7:0:1组卷:1引用:1难度:0.7
  • 297.下面是一则通知,其在格式与内容上有五处不当,请逐一找出并修改。
    通知
          今天上午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研究布置校园春季运动会的有关事项。
    2021年3月10日

    发布:2025/1/3 7: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 298.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惑
    B.吾未见其 明:明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发布:2025/1/3 7: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9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发布:2025/1/3 7: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00.阅读童话《去年的树》,完成各题。
    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这篇童话在情节上有什么特点?
    (2)这篇童话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3)这篇童话的主题是借助什么手法表现的?

    发布:2025/1/3 7:0:1组卷:1引用:1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