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行使公民权利 履行公民义务】
◆法治事件
材料一:记者3月1日从安徽省司法厅获悉,安徽省2022年十大法治事件出炉。其中,安徽省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以来,累计受理并办结办件2400余件,群众满意度100%。
(1)我省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生活补助
材料二:2月9日,安徽省财政厅、教育厅印发《安徽省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通知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市、县(区)按规定比例分担,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并按国家基础标准的一定比例核定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2)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我省出台上述管理办法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健康成长
材料三:2月24日晚,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网信办发布关于网民在抖音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通报。经核实,该抖音号注册人谭某与前夫商量好了剧本,共同摆拍视频并发布在抖音平台。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谭某被行政拘留十日。
(3)材料三体现我国法律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哪些限制性规定?
◆以案说法
材料四:安徽当涂男子张某因不满邻居在门口堆放木材,打扰其休息,于是将木材点燃发泄情绪,当地法院以放火罪判决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4)请运用“依法履行义务”的相关知识,回答从被告人张某的违法行为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答案】(1)①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②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③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热情。
(2)①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②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③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2)①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②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③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6 8:0:9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从网络论坛到博客,从社交网站到微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兴传播媒介行使监督权。一些涉及官员腐败等问题的案件正是通过网民的揭露浮出水面的。由此可见,“网络问政”( )
①提升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热情
②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③消除了对公民言论自由的限制
④扩大了公民监督权的对象发布:2024/12/28 3:0:1组卷:3引用:3难度:0.9 -
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期间在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相关部门从中整理出1000多条合理建议吸收采纳。材料表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是( )
发布:2024/12/28 3:0:1组卷:2引用:3难度:0.6 -
3.全国各地多省份召开2023年“新春第一会”,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浙江提出要成为“干部作为最担当”的省份,安徽告诫干部“莫忘自己也是百姓”,广东强调“躺平不可取”,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有利于( )
①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党员干部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③制裁违法行使权力的犯罪行为
④保障我国公民监督权充分实现发布:2024/12/28 2: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