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
(3)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

(4)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 “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
(5)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答案】D;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71引用:8难度:0.6
相似题
-
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5)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5引用:2难度:0.8 -
2.本文《变色龙》中的语言描写极为精彩,塑造出不朽的文学形象--变色龙。请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②“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写法分析】句①是奥楚蔑洛夫刚刚到达现场,不了解情况时的语言,一副装腔作势、官味十足的丑态;句②是奥楚蔑洛夫在知道狗主人之后的语言,这番话将他欺下媚上、卑鄙无耻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由于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首先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其次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变化、避免呆板,符合语言的情境及人物的身份。发布:2024/12/27 0:0:1组卷:39引用:4难度:0.5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3)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发布:2025/3/12 21:30:1组卷:11引用:1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