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苏木山上新“愚公”王诒卿 ①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有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苏木山森林公园。登临绝顶,放眼四望,但见鲜山金翠、云雾缥缈,轻风送来淡淡花香,林中各种鸟儿欢快鸣唱,山间清泉叮咚作响,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竟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这里的改变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苏木山林场原场长、有着“塞上愚公”之称的董鸿儒。
②1958年,董鸿儒背起行囊,步行40多公里来到苏木山护林站工作,说是护林站,其实是“趴”在半山腰的一间又小又矮的破旧土坯房。人只能弯着腰走进去,里面放着一口水缸、一盘土炕和一个风箱,落满灰尘的破旧木盖下扣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面对艰苦的条件,之前的几个守林员都选择离开了。董鸿儒也犹豫过、失望过,但想起组织和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让苏木山绿起来。
③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的山山岭岭和沟沟壑壑,让董鸿儒寝食难安,为了摸清苏木山的地形、地貌、水源等情况,他每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在荆棘丛生、毒虫遍布的草丛中。春天风沙刮得睁不开眼,夏天烈日当头没有遮阴的地方,秋天芳草萋萋,冬天冰雪刺骨……
ㅤㅤ④1960年春,苏木山国营林场成立。董鸿儒带着工人们披星戴月、流血流汗,硬是在荒山上栽下了300多亩杨树苗,没想到辛辛苦苦种下的树苗,第二年春天就蔫的蔫、枯的枯,几乎“全军覆没”。他们又开始试种桦树、杏树、榆树、可到了深秋,4000多亩林地竟又大面积枯黄!
ㅤㅤ⑤史书上记载的苏木山也曾经山高林密,那到底什么样的树种能够在这里存活、成长呢?不甘失败,不肯放弃的董鸿儒决心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默默地在苏木山地区大大小小20多座山头寻觅,甚至找开草丛细细查看,终于在苏木山的一个西坡上找到了一棵落叶松。这棵落叶松只有一米多高,生长在杂草中,挺拔而翠绿,它良好的长势让董鸿儒欣喜万分,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ㅤㅤ⑥于是董鸿儒带领部分职工先后前往山西和河北参观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他虚心请教技术人员,知道了苏木山属高寒山区,不宜种植杨树,适宜种植松树。从那以后,董鸿儒格外注重林业科学知识的学习。白天上山忙碌,晚上就在油灯下一字一句地学习。
ㅤㅤ⑦打坝造田、全渠级块、担土垫地、开渠打井,双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变成老茧,董鸿儒带领工人们终于在乱石堆中开垦出第一块育苗地。他用带回来的华北落叶松籽种育苗。经过科学培育和艰苦经营,松树苗苗根舒展、顶芽饱满、苗茎粗壮,每亩产苗量达10万株。
ㅤㅤ⑧1966年一开春,林场决定开始大面积种植华北落叶松。那些时日,董鸿儒每天和工人们一起,把淋湿的树苗捆好背上山,再用铁皮水箱把35公斤重的水从沟底背上山,还要爬30多度的坡,最远要爬到15里远的地方去种植;如此每天要往返两三次,他们的肩膀被绳索勒破了皮,渗出的鲜血浸透了肩头的衣衫。
ㅤㅤ⑨春去秋来,全场职工在苏木山上载下1200多亩华北落叶松,成活率超90%。到1980年,苏木山造林面积已达10万多亩,成活8万多亩,产值3亿多元,成功填补了内蒙古西部高寒山区造林植树的空白。如今,苏木山已成为国家级标准生态公益林示范基地,更成为滋养蒙晋冀三地的绿色氧吧。
ㅤㅤ⑩岁月更迭,对苏木山的深情厚谊早已渗入董鸿儒的血液之中,他熟悉那里每一个山头,甚至认得每一片树林。退休以后,董鸿儒每年仍会回到苏木山林场,看看这片他曾经奋斗了几乎一生的地方,他即便坐在家里,也会时不时跟林场通个电话,问问山上的情况,苏木山是董鸿儒永远的牵挂。
(摘自《中国自然资源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董鸿儒摸清苏木山的地形、地貌、水源等情况,是为以后种树做准备。
B.第⑤段中“挺拔而翠绿”表明了这个地方土壤肥沃,适合树木生长。
C.第⑦段中对育苗地开垦过程的描写细致生动,且句式工整,语言凝练。
D.“新愚公”“塞上愚公”等称谓,表达了对董鸿儒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a.(第②段)其实是“趴”在半山腰的一间又小又矮的破旧土坯房。(从修辞角度赏析)
b.(第⑧段)他们的肩膀被绳索勒破了皮,渗出的鲜血浸透了肩头的衣衫。(赏析加点词语)
(3)文章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董鸿儒的形象特点。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7 10:0:8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6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