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为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面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飞来山上千寻塔”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诗的第二句写出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着信心。
C.诗的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承接前两句写景来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D.诗中的“浮云”喻指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这里是运用典故来直抒胸臆。
(2)下面对《活板》《卖油翁》两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活板》紧扣“活”字,介绍活字版印刷主要按照总分顺序进行,通过与雕版比较,体现活版优越性。
B.《活板》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简洁准确,如用“烧”“炀”“镕”“燔”等表示用火的不同程度。
C.《卖油翁》故事虽然简短,但记叙生动精练,主要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D.“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续发问,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
(3)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一处)
康肃笑而遣之
(4)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
文言现象 | 原文例句 | 解释加点词 | 释义方法(供参考) |
一词多义 | 一板已自布字 | ① 另外。 另外。 |
【查阅字典】①本人、自己②自然③相当于“由”“从”④另外、另外 |
公亦以此自矜 | ② 本人、自己。 本人、自己。 |
||
词类活用 | 则以纸帖之 | ③ 用标签标出。 用标签标出。 |
【课内迁移】石青糁之。石青:用石青。 |
通假字 | 活板 | ④ 同“版”。 同“版”。 |
【指出通假】故不错意也。错:同“措”,安放,安置。 |
①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6)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场景,请你根据情境和【乙】文内容补充相应信息。
背景:刻工毕昇长期刻字,眼花刻错字,被老板训斥。
场景 | 探究所得 | 探究小结 |
【场景1】一日雨后,路边两小孩玩泥巴游戏,泥块上印手印,毕昇经过,对制字有所启发。 | ①启示: 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
③ 做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贡献的大小不在于他出身的高低和文化的高低;钻研无处不在。 做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贡献的大小不在于他出身的高低和文化的高低;钻研无处不在。 |
【场景2】家里,毕昇面对一蜡灯,突然大悟,狂奔书局印刷作坊,解决了排版的问题。 | 排版时,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加热固定活板上的字,印完后再加热,拂落字印。 | |
毕昇这种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
【场景3】毕昇经过多次实验,终得妙招,印书神速。 | ②办法: 做两块铁板,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做两块铁板,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
【答案】D;A;另外。;本人、自己。;用标签标出。;同“版”。;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做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贡献的大小不在于他出身的高低和文化的高低;钻研无处不在。;做两块铁板,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1 8:0:9组卷:3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①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③金闺④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①去,萋萋满别情。【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 -
3.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①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②穿云翠,畲③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