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自信助人成功
张雨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①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答案】(1)从三个方面:①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②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③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
(2)引出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举例论证。列举伊东布拉格战胜卑微取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的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自信助人成功”。
(4)选文是立论,直接提出“自信助人成功”的论点并加以论证;课文是驳论,批驳对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5 7:0:2组卷:8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从
     
     
    ),由设喻引出
     
    的论点,说明
     
    是人的“本心”。
    第一层:(从
     
     
    ),以
     
    为喻,引出
     
    的论点。
    第二层:(从
     
     
    ),对论点“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进行进一步论证。先正面论证,再反面分析阐发此观点。
    第三层:
     
    ,作者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从
     
    至结尾),人应该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一层:(从
     
     
    ),从
     
    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二层:(从
     
     
    ),从
     
    论证不能见利忘义。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结尾相呼应,人应该保有本心。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9引用:2难度:0.4
  • 2.课堂探究。
    探究一 课文《鱼我所欲也》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探究二 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进行逐层论述的?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20引用:2难度:0.6
  • 3.阅读《涵养守护生态的政德》一文,完成问题。
          ①归有光在《吴山图记》中,记述了好友魏用晦为官的事迹。“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记》以为赠。”由此,《吴山图记》所显示的就不仅是山水之美,还体现出魏用晦之政绩卓越。再读《吴山图记》,有段话值得细细思量:“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这告诉我们,一个真心为民的为官者,山川草木能受其恩泽,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改善。
          ②在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为官者泽被山水的动人故事。据史料记载:西晋文学家潘岳担任河阳县令期间,针对县里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的现状,发动百姓栽种桃李,日子一长,果树连成了片,春天花如云霞,秋末硕果累累。人们给河阳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作“花县”。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古之为官者恩泽山川草木、江河湖海,具有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堪称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值得今人学习。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今天,我们党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以说,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态文明思想,也是为官者应当秉持的政德。
          ⑤我们党的很多领导干部一直重视山川草木,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还记得“焦桐”吗?那是焦裕禄治理兰考的见证,正是“焦桐”改善了当地的盐碱地。还记得“谷树”吗?那是谷文昌栽下的木麻黄,他带领百姓植树造林8.2万多亩,为改变东山千百年来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还记得“大凉山林场”吗?这片林场因杨善洲闻名全国,他辛勤耕耘22年,植树造林数万亩,被人们称为“草帽书记”。
          ⑥然而,也有少数人缺乏生态文明观念,没有用心尽责地处理破坏山川草木的事。去年,中央纪委专门通报曝光了六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有的对企业长期违规排放污染地下水问题查处不力,有的对渣土场胡乱倾倒渣土、污染环境不及时处置。这些案例启示我们:生态文明,连接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官一任就要惠泽一方生态。
          ⑦山川草木皆有情。坚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一起抓,才能兴盛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05版,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守护生态”。

    发布:2024/12/26 21:0:8组卷:2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