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2】,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3】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
注释:【1】此词作于作者在建康(现南京)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中秋的夜晚,为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吕叔潜而写。【2】姮娥:指嫦娥。【3】斫:砍。【4】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在沦陷的长安,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作《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其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将桂树枝叶比作安禄山和史思明一伙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控诉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本词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用“金波”写月亮,用“飞镜又重磨”来比喻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
B.本词上片最后两句,作者对月抒怀,发出“白发欺人”的无奈,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心情。
C.本词下片开头三句,作者写明月当空,幻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看祖国山河,表达了收复河山之志。
D.作者用嫦娥奔月,吴刚斫桂两个神话故事,借助想象来写景抒情,隐晦委婉,有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下列对“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这三句词的意思是砍去月宫中桂树的枝叶,月光会更加明亮。作者用桂树来比喻南宋朝廷的议和派。
B.辛词化用杜甫的诗句,运用借喻手法。表达了铲除南宋议和派,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C.“人道是”与苏轼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用法相同,都是引出怀古抒情的对象。
D.这三句词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情高潮,揭示深刻的主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醒,具有艺术感染力。
(3)以中秋赏月为题材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称为璀璨双璧。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
    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长生不死该有多好。②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
    B.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
    C.“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
    D.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
    (2)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东溪公幽居
    李白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以此赞美东溪公的人品高尚。
    B.“卜筑”二字意思是择地建筑房屋,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
    C.颈联中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助兴。
    D.“客到但知留一醉”既展现了主人的真诚,又流露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2)本诗标题中“幽居”二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2引用:5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柚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诗人为视角描述燕子“衔泥”“暂语船”“穿花贴水”,赋予诗歌浓郁个人情感。
    B.颈联今昔对比,旧日家园中认识自己的燕子,现在却相遇不相识,只是远远地看着别人。
    C.“处处巢居室”与“飘飘托此身”是诗人与燕子的相通之处,“何异”使人燕契合无间。
    D.全诗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辨不清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2)有人评价此诗“看似咏燕,实则慨叹诗人茫茫身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30:2组卷:7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