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孔乙己文学”中的年轻人们一边怀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承受着① ,进退两难。
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那么当代大学生脱不下去的“长衫”又是什么呢?央视网认为高学历是当代青年脱不下去的“长衫”,希望当代青年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
但更多人表示脱不下去的“长衫”是父母以为我们能熬出头的殷殷期待和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对我们的培养。十几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报的就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读书意义和未来的迷茫。②_____,还代表自己曾为这份学历所投入的所有金钱、时间和精力。如同《山月记》中所说:“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这句话引发广泛争议,不可否认,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③_____的原因是成为普通劳动者并不能提高收入过上美好生活。
“长衫”当然要脱下,但你不能让青年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为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备好干净的新衣,让其整装待发,重新启程。
(1)下列各项中的“是”与文中加点句中的“是”,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DD
A.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
B.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
C.“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
D.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1 8:0:9组卷:0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①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 。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朋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闻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闻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 。这个临时加入的闻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1)下列各句中的“容易”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容易”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
B.秋凉时节运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换衣,很容易感冒生病。
C.这几组形近字容易混淆,请同学们注意其书写。
D.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干渴了一天的他们高兴地叫喊起来。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6难度:0.7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8 8:0:1组卷:8引用:2难度:0.9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 。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 。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 。
(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
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
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
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3:0:1组卷:13引用:6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