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向上弹起,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小萌同学利用甲图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将弹簧和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金属杆AB(足够长)上面,每次将小球压缩弹簧后松手。
实验次数 | 弹簧压缩量x(cm) | 上升的高度h(cm) |
1 | 1.00 | 1.50 |
2 | 2.00 | 6.00 |
3 | 3.00 | 13.50 |
4 | 4.00 | 24.00 |
5 | 5.00 |
不同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分析比较 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
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
(“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小球最终静止时的高度”或“任意某一次的弹起高度”),从而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2)当压缩的弹簧x=5.00cm时,小球离开弹簧后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H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
重力势
重力势
能。小萌记录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t1”、“t2”、“t3”时刻的动能最大的是 t1
t1
时刻;(3)上表中的数据是小萌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
不成
不成
正比(选“成”或“不成”),表格中第5次实验小球上升的高度应为 37.50
37.50
cm。【答案】不同;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重力势;t1;不成;37.50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15 11:0:11组卷:10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同学在“探究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时,猜测弹性势能可能与形变量x成正比,也可能与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于是用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将弹簧套在光滑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与杆平行,进行了如下操作:
A.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读出其上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h0;
B.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1;
C.释放小铁块,当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读出铁块下端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2;
D.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重复步骤B和C,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Δh。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Δh/m 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 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 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 4 0.50 0.15 2.00 0.35 0.12 1.85
(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来间接反映的;
A.h1
B.h2
C.h2-h0
D.h2-h1
(3)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作出图甲Δh-x和图乙Δh-x2图象,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成正比;
(4)实验中,每次按压小铁块后释放,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小铁块的重力势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发布:2024/9/27 10:0:1组卷:192引用:4难度:0.5 -
2.小萌同学利用甲图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将弹簧和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金属杆AB(足够长)上面,每次将小球压缩弹簧后松手。
(1)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向上弹起,说明发生 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小萌记录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t1”、“t2”、“t3”时刻的动能最大的是 时刻;
(3)下表中的数据是小萌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 正比(选填“成”或“不成”),表格中第5次实验小球上升的高度应为 cm。实验次数 弹簧压缩量x(cm) 上升的高度h(cm) 1 1.00 1.50 2 2.00 6.00 3 3.00 13.50 4 4.00 24.00 5 5.00 发布:2024/10/2 18:0:2组卷:3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