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许是由一个一个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走到林子深处,面对这惊心动魄的美,人似乎都感到有些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走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一边匆匆走过,一边丢下句:“哪有花?”我们不禁相顾愕然,如此满山遍野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雨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在外人眼中叹为观止的事物,对他们,不过是生活的常态。
年年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想起那妇人,走过绵延起伏的花海,而不知有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桐花颜色,中间却加入“极矜持”,请简要分析加上这一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破折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标示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请分析文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分别用了“肯定”“似乎”,说说二者表意上的效果。
①最终的决定权肯定还是在考生和家长身上。
②但风雨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答案】(1)①“极矜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桐花人格化。
②与前文“桐花极白”相照应,素净的桐花有拘谨、庄重的意味。
③与后文“花心……微红”构成反差,引出“诡秘”的感受。
(2)①第一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解释了桐花的“诡秘”之处,即桐花开前与开后形态的反差。
②第二处破折号表示说话的停顿,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3)①中的“肯定”表示强调,意为“一定”“毫无疑义”,提醒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可过分依赖AI软件。
②中的“似乎”表示揣测意为“好像”“仿佛”,含蓄地流露出桐花是生活一部分的观点。
②与前文“桐花极白”相照应,素净的桐花有拘谨、庄重的意味。
③与后文“花心……微红”构成反差,引出“诡秘”的感受。
(2)①第一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解释了桐花的“诡秘”之处,即桐花开前与开后形态的反差。
②第二处破折号表示说话的停顿,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3)①中的“肯定”表示强调,意为“一定”“毫无疑义”,提醒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可过分依赖AI软件。
②中的“似乎”表示揣测意为“好像”“仿佛”,含蓄地流露出桐花是生活一部分的观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6 8:0:9组卷:17引用:3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 ,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B.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C.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D.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A.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C.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D.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17引用:10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 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 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 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弥足珍贵 声情并茂 别出机杼 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 绘声绘色 别出心裁 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 绘声绘色 别出机杼 振聋发聩 D.不可或缺 声情并茂 别出心裁 振聋发聩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20引用:1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