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②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1)对选文中“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一句中的“那时候”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C

A.指远古时代。
B.指人们刚刚开始认识自然的时候。
C.指古时候人们尝试通过三峡的历史阶段。
D.虚指,不确定。
(2)对选文第2自然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D

A.四次重复“他不知道,也没有想”,表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在即将启程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所面临的困难。
B.在内容上以他“也没有想”宕开数笔,结尾又回到那个“想”上来,突出穿过三峡的第一人的“生活目的”。
C.多处写到“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在层次安排上突出了一个“险”字,形成了一个后缀重复的排比句式,从而突出了这穿过三峡的第一人的“明知有险而不怕险”的“勇于历险精神”。
D.在十一个问句中,有四个问题是涉及人对自然的认识,所以用四个重复句子作为标志。
(3)选文中“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一句中的“扩大生活的世界”指的是什么?
(4)根据下列提示,模仿选项文的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排比句。
【答案】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9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我在这时也并不想……,是为‘拿来主义’”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第1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3)第5段、第6段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出下列喻体的本体。
    ①大宅子
     

    ②孱头
     

    ③鱼翅
     

    ④鸦片
     

    (4)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体现的?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发布:2024/7/17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各题。
          在世界各大民族和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我们应从这个根本点出发,结合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观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上看,善历来是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课题。西方哲学很为重视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中一向不占主要地位。中国艺术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上,便是高度强调             。这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官能享受。
          在中国美学的“诗言志”这一古老的命题中,开始蕴涵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个思想的萌芽。这一基本的思想和古希腊美学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慕仿”的说法,刚好成为一个明显的对比,表现了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尽管古希腊美学也不否认艺术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和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它更为强调的毕竟是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的认识作用。中国美学强调情感的表现,但同时又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从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到《毛诗序》中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美学历来认为真正的艺术无不是贯注在人格中的善的情感的真实无伪的表现“理”与“情”不能互相外在、分离,而应当融为一体。
          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方也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常常是由道德而走向宗教,以宗教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则是由道德而走向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不到宗教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解脱,这是中华民族应当批判继承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的那种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不能说同这种传统毫无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中的“这个根本点”指的是
     

    (2)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处填上表现在美学上“高度强调”的内容。
    (3)第三段中“这一点”指代什么?
    (4)请概括第三段中“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体现在哪?
    发布:2024/7/15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做人与处世
    季羡林
          ①学会做人与处世,首先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本来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结果呢,从表面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②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古人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还为时不晚。
          ③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④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只有在大自然面前学会“做人”,与大自然这个“世界”友好相处,才能成功迈出做人与处世的第一步。
    (有删改)(1)第①段中“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2)第③段列举中国或东方对待大自然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面对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作者在第②段中指出现在采取环保措施,还为时不晚,请联系实际,简要列举两则材料支撑这一观点。
    发布:2024/7/4组卷:4引用:1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