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古诗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
【丙】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释】①巳出酉归:巳、酉,均为旧时记时法,分别相当于现在的9-11点和17-19点。②舣舟:把船停靠在岸边。③靧(huì)面:洗脸。④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⑤桡(ráo):船桨。道场:佛殿。⑧卢橘子:枇杷的果实。⑦蓬莱: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考虑,想到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只是

③皂隶喝道
离开
离开

(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B

A.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B.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C.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D.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3)【乙】文中有两处□。根据上下文,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C

□其上,呼客纵饮。……辈往通声气,拉□同坐。
A.席
B.徙
C.席
D.徙
(4)下面关于【丙】诗内容和相关诗歌知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首联中以“柳湖”“松岛”代西湖、孤山,凸显出景物的特征,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中的“重”“凉”二字,写出了枇杷硕果累累、雨后天气宜人,诗情画意间透着诗人的满心喜悦。
C.尾联回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而“蓬莱宫在海中央”则表达了诗人对蓬莱仙境的无限憧憬。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第二、四、六、八句,通押一个ang韵。
(5)三篇古诗文都写景抒情。请参照以下示例,为【甲】文和【丙】诗的画线句做赏析式批注。
【示例】句子: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
批注:一轮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此句尽显作者对西湖水月之喜爱。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6)【乙】文中出现的游湖者大约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避月如仇者”“浅斟低唱、匿影树下者”和“纵舟酣睡、尽享月色者”。倘苏轼或白居易也在“七月半”那天游湖,你认为他们可能是哪一类游湖者?请任选一人,根据所选文或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考虑,想到;只是;离开;B;C;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58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纤纤擢手。(  )

    发布:2025/2/28 11:0:1组卷:51引用:1难度:0.8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终日不成。 (  )

    发布:2025/3/13 2:0:1组卷:60引用:1难度:0.8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5/3/13 4:0:1组卷:55引用:1难度:0.0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