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过程,就好比用火煮食物一样,“猛火煮慢火温”,意思是必须要用一段时间大量地刻苦地攻读圣贤的经典著作;有了这过程之后,然后再仔细咀嚼,细心体味书中精义。
材料二:
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汤,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治学为人”专栏征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读书与写作 岁月沉淀的书香是最陶冶心灵的桂馥兰香,从华丽却哀愁的屈子,寒瘦窘迫的贾岛,浪漫并飘逸的柳三变,到嫉恶如仇的鲁迅,浪漫不羁的徐志摩,细腻柔婉的铁凝。无论是华丽的词藻严谨的语句,还是优美流畅的行文,都是我所钦佩和敬仰的。写好一篇文章是令人自豪的,令人富有成就感的。而想写好一篇文章,我一直坚信慢工出细活。
我想,读书与写作是特殊的因果关系。常说好读书,读好书,确实受益无穷。写作就是把内心的冲动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真情。鲁迅先生说写作就是四句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叶圣陶先生对此四句做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无真意何必作文,而后三句就是对表达真意的障碍”。确实如此,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写文章,拼凑语句和强加修辞或许会使整篇文章看上去貌似有些文采,实则毫无内涵死气沉沉。有人要问了:“写文章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语句优美风采翩翩,可你却说粉饰有卖弄的嫌疑,这可如何是好?”我想说,任何修饰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称之为措词得当而非故意卖弄。或许这理论有些诡辩,但细想确实如此。人间最动人的是真情,就如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简单叙述的童年故事却讲述引导不简单的寓意,引发人们的深思和选择。而读书则是提升一个人表达内心真意层次的方式。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培了喜欢的文风和适合的习惯。读书无疑是出成果的良药。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读书正是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就如古语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想,读书与写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是积累,是写作的必要条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曾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鞘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刚才说行文必须有真意,很多人感叹文章的确真情实感却不出彩,原因想必就是积累的不够,不是没有深刻的内容,而是不知如何完美的表达,这时就又会出现乱用词句粉饰做作的现象了,恶性循环。写作是抒发,是积累程度的体现。如何写的表达出真意,如何写的出彩,如何吸引读者,这就是写作的难度和检验写作水平的最好的量度。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读书和写作就这样的关系。
我想,读书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融合的。写作就是将感情转化为文字,再用这些文字去感动读者,让文字再次转化为感情。读书时接受了作者的感情,写作时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读者,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总之,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浩荡传承的瑰宝莫过于那淡淡的油墨清香。愿以━瓣心香去感悟文字间的真谛,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心声和呐喊。
我想,读书与写作是特殊的因果关系。常说好读书,读好书,确实受益无穷。写作就是把内心的冲动表达出来,最重要的是真情。鲁迅先生说写作就是四句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叶圣陶先生对此四句做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无真意何必作文,而后三句就是对表达真意的障碍”。确实如此,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写文章,拼凑语句和强加修辞或许会使整篇文章看上去貌似有些文采,实则毫无内涵死气沉沉。有人要问了:“写文章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语句优美风采翩翩,可你却说粉饰有卖弄的嫌疑,这可如何是好?”我想说,任何修饰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称之为措词得当而非故意卖弄。或许这理论有些诡辩,但细想确实如此。人间最动人的是真情,就如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简单叙述的童年故事却讲述引导不简单的寓意,引发人们的深思和选择。而读书则是提升一个人表达内心真意层次的方式。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培了喜欢的文风和适合的习惯。读书无疑是出成果的良药。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读书正是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就如古语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想,读书与写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是积累,是写作的必要条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曾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鞘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刚才说行文必须有真意,很多人感叹文章的确真情实感却不出彩,原因想必就是积累的不够,不是没有深刻的内容,而是不知如何完美的表达,这时就又会出现乱用词句粉饰做作的现象了,恶性循环。写作是抒发,是积累程度的体现。如何写的表达出真意,如何写的出彩,如何吸引读者,这就是写作的难度和检验写作水平的最好的量度。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读书和写作就这样的关系。
我想,读书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融合的。写作就是将感情转化为文字,再用这些文字去感动读者,让文字再次转化为感情。读书时接受了作者的感情,写作时将自己的感情传达给读者,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总之,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浩荡传承的瑰宝莫过于那淡淡的油墨清香。愿以━瓣心香去感悟文字间的真谛,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心声和呐喊。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发布:2025/1/1 4:30:2组卷:41引用:10难度:0.1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年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须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如此,方能终成大业;也有人认为,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不必做蚕自缚,可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对于以上意见,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9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