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         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泼流动;此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此生生不息,激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黄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         转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        。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       景象再现人间。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A

A.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
B.休戚与共 络绎不绝 相得益彰 壮丽
C.息息相关 络绎不绝 相反相成 壮观
D.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
(2)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C
C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C

A.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B.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C.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D.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答案】A;C;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2引用:20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8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