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尽管“图”与“书”如今已经合为一个词,但是对于“图”的研究却始终不如对“书”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思想史研究者或者囿于“言为心声”的习惯,觉得只有文字文献才能真实而准确地表述思想,图像分析难免穿凿之嫌,或者觉得文字文献已经足够思想史研究者左右采撷,因而对于图像文献漠不关心。所以,至今用图像文献来研究思想史的尝试仍然很少,仿佛那些并不直接表达思想的资料,可以任凭它们处在思想史研究视野之外。
有的领域,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图像。不过,除了文字文献匮乏而不得不依赖考古发掘和传世文物的早期历史研究之外,大部分图像还只是作为“插图”。从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参考图集》出版以来,虽图像用得已经不少,但其只是文字叙述的附庸,它在书中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作为文字文献的佐证。有的图像被过分还原为文字,研究者注意到它的叙述内容,却并不注意图像的形式意味,于是图像还原成了文献,如近年各国学者对《点石斋画报》的一些精彩研究,可是这里的内容如西风东渐等,只是作为社会史的资料被使用。
巫鸿关于武梁祠汉画像石的研究相当深入,其中很多论述已经涉及了深层的观念世界。问题是,汉画像石始终被看作是艺术史的专门领域,因此这种论述没有引起人们对其他图像中的思想史内容的重视。同样,杜正胜对于《番社采风图》的研究也很精彩,特别指出了“风俗画容易抄袭,终于成了‘格套’,然而真实的格套也可以作为生活万象的缩影,具有典范意义”,这种格套恰恰呈现的是“日用而不知”的传统观念,可惜的是人们没有进一步讨论所有图像中最容易落入“格套”而成为某种思想史“象征”的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从图像学研究的角度看,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恰是图像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所在,从思想史研究角度看,这些方面的图像学研究才是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地方。图像是历史中的人们创造的,它必然蕴涵着某种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而有意识的选择、设计与构想之中就积累了历史和传统,无论是它对主题的偏爱、对色彩的选择、对形象的想象、对图案的设计还是对比例的安排,特别是在描摹图像时的有意变形,更掺入了想象,而在那些看似无意或随意的想象背后,恰恰隐藏了历史、价值和观念,于是在这里就有思想史所需要研究的内容。
宋人郑樵曾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如果真如古代人理解的那样,象中蕴理,理以象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在文字文献中找到思想史,也许还可以在图像资料中找到思想史。在西方,图像学自19世纪从考古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研究宗教艺术中的图案、象征、符号的意义之后,渐渐进入关于民族、宗教、观念、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然而,这一领域在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其实,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图像相当丰富,它也真的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史内容,只是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研究,尚需要一些方法上的摸索。
(节选自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有删改)材料二:
巫鸿在《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中所采用的方法论表明的是,图像并非单个的图像本身,诸多图像之间相互联结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其背后显示出强大的文化逻辑与思想深度。巫鸿采用跨学科方法,以图像学方法为主,集合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多重理论路径进行研究。其主要采用了图像志和图像学的方法,将艺术作品视为一种社会图像,并力图通过对图像进行文献和形式的综合分析,进而考察汉代的社会结构和精神状况。在确定了石刻的来源之后,再进行图像志描述与图像学阐释。巫鸿极为强调图像背后的文化依据,以具体材料为支撑,将结论还原于当时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中以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仔细审视巫鸿的方法论不难发现,其关于图像的鉴别与整理总是以系列单元的形式呈现,以凸显图像的宏观叙事力量,进而由图像重构历史。在“墙壁:人类的历史”这个章节的开篇处,巫鸿先给读者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石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阅读方式从右向左、从上到下排列的。二是石刻上的三组图像也是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这就表明,观看方式和图像的叙事方法、排列方式并不是巧合,而是构图者或者说武梁个人有意安排的结果。这一连贯的动势其目的在于形象化地隐喻历史的连续进程。
巫鸿还将武梁祠的图像叙事与司马迁的史观联系起来。他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武梁祠墙壁上的画像描绘了从人类产生一直到汉代的中国‘通史’。其次,就像《史记》一样,它通过精心挑选的个体人物来浓缩历史。再者,这些个体人物根据他们的政治关系、生平德行以及他们的志向而分为几个系列或类别。最后,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同时极为可能是这个祠堂的设计者,武梁的肖像出现在后部历史的结尾处。”
然而与《史记》最本质的不同是媒介的不同,这部历史是武梁祠图画在一个立体三维的建筑结构中,而不是简单地被书写在简帛之上,在《史记》的非编年书写中事件通常被打乱,并被描写于不同的条目中,整个历史的叙述随之编排往返进行。而武梁祠的图绘历史融合着线性时间与立体层次两种叙事结构。巫鸿对图像的分析也正是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结构出发,将它们放在一个序列中进行考察,这就是他所谓的“位置的意义”。在巫鸿看来,墙面的画像石刻不但是一种全景式的历史演变图解,同时也是个人政治意见的表达途径。
然而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武梁祠的图像与汉代司马迁的史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吗?巫鸿的依据在于“《史记》在公元2世纪已被普遍认做是史学写作的典范。”而《史记》的内容则与武梁祠的图像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例如《史记》中对三皇五帝,如神农、伏曦、尧帝、禹帝的记录都能和武梁祠的图像一一对应。巫鸿的第二种有力的论据是“《史记》和武梁祠堂画像的内在证据显示司马迁和武梁在学术传统和个人经历上的深层相似。最终的共同点有三:一是强调天人感应;二是相信历史的说教功能;三是笃信历史学家的独特作用。
因而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以及图像重构等环节,最终他将这种历史史观和中国汉代整个儒家学术传统与汉代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进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展开了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
(周媛《图像学视域中的文学和艺术研究——以巫鸿的武梁祠研究为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图像文献漠不关心的原因是文字文献表述的思想更为准确、真实,这是图像文献无法比拟的。
B.图像文献在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方面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恰恰是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地方。
C.巫鸿非常重视图像背后的文化依据,以求将结论还原于当时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背景中,保证结论的真实有效性。
D.为了将历史的连续进程形象化,观看方式和图像的叙事方法、排列方式应该是构图者或武梁个人的有意为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C
A.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史参考图集》的出版说明了当时插图在书中的存在只是为了作为文字文献的佐证。
B.我们可以在文字文献中找到思想史,也可以在图像资料中找到思想史,因此思想史视野中图像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C.虽然武梁祠的图像与《史记》最本质的不同是媒介的不同,但是武梁祠的图像与司马迁的史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D.司马迁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以及图像重构等环节最终将汉代儒家学术传统与汉代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D
A.材料一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中国学者对于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
B.材料一第四段引用宋人郑樵的话是为了呼应首段“对于‘图’的研究却始终不如对‘书’的研究”的这一观点。
C.材料二第二段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论证巫鸿的武梁祠图像研究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
D.材料二第五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史记》的内容与武梁祠的图像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
(4)结合材料二概括巫鸿图像研究的学术特点。
(5)作为文学研究者,应当广泛接受各方意见。假定你有机会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葛兆光先生进行有关“思想史研究中图像问题”的探讨,请你结合文本列出讨论提纲。
【答案】A;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7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14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IMG签约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4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部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设,大家各同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媼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故事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网球职业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她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净零排放”,狭义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宽泛的则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最大程度的减排,比如要求极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应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的新的平衡。
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更加明显。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碳循环经济更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把发电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样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另外,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如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国际方面,《巴黎协定》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目前的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担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日、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B.我国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人为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
C.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达到顶峰,再逐渐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D.《巴黎协定》为21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设置了红线,各缔约方应该在科学和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减排行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如果通过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C.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意味着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D.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发布:2025/1/25 8:0:2组卷:3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09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李娜成功与全球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IMG签约,IMG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这些调侃,是李娜对姜山浓浓爱意的表现方式。
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了称赞卡洛斯使她的网球生涯好转,李娜还特别感谢他“拯救”了她的婚姻。
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动,这也将会是我一生的事业。但是,即便如此,职业生涯就像是人生,它们都会有终点。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32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也是我个人的骄傲。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
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两项跃升到十项,而这一切正源自李娜的成功。
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没,大家各司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娜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