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阅读。
与叶说
李子燕①
①悄悄地,爱上了正午窗台前的秋阳。
②两米左右的格子窗,有些矮有些窄,努力挤进有限的阳光。袅袅凉风起,一切皆安详。单曲循环一首轻音乐,让心情随着音符轻吟浅唱。
③凝望。幻想。玻璃窗上,残留着昨日第一场秋雨的痕迹。若手臂能够无限长,探索到窗外,即可抹去那些;目痕。或许,不能完全清澈,至少能让秋阳透明些,与窗内的我更亲近一些。
④几枚叶子,毫无征兆地落下,有一枚不甘心跌到地上,用力挣扎了几下,最后打了个旋,栖落到我的窗前。像是阳光很调皮,在那里印下一处花纹,淡淡的黄绿色,预示着接下来的金秋。将是色彩缤纷。
⑤那是一枚扇彤银杏叶片。像可爱的鸭脚状。上缘的波状弯曲。犹如画家的随性勾勒。在不规则中挥洒着自由。中间似被指尖掐掉,凹为一处规则的空隙。细而密的叶脉清晰而平行,均匀光滑地分布全身,酷似一只落落大方的蝴蝶,因贪恋秋阳的暖而沉睡……我赶紧调换一首歌曲,《思念》的歌词更应景:“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⑥聆听。浮想。是分别的苦楚太浓,浸透了思念?还是思念太沉,浸黄了曾经的绿叶?窗前,这枚几近枯竭的生命,是在盘点上一季的美丽,还是为提醒下一季的萧索?或者,只为离离暑云散,用轻舞飞扬来装点此季的清凉?
⑦心中忐忑,我眺望远处。小区不大,绿植却繁多,一年四季定格成窗前的风景,时而是枯燥生活里的惊喜,时而被忙碌的脚步所忽略。此刻发现,它们向来很自律,该发茅的时候发茅。该开花的时候开花,秋风来时,即用露霜沾湿额头。在郁郁葱葱的树梢上,陆续泛出几块浅黄或棕红,向时光挥挥手,像是在挽留盛夏,又像是在欢迎金秋。
⑧是的,我确信,这是秋的使者!
⑨春天的故事已在俏丽中走过,夏季的风景正在繁盛中淡去。还来不及裹紧衣衫,风儿就不知不觉变了温度,一点点试探着刺痛肌肤。无论接受与否,季节的步伐总是坚定而有力量。等到缓过神儿来,但见昔日景致骤然远去,被秋风漂染过的色彩,同样在深沉中努力张扬,慢慢沉淀出一种成熟的热烈。这是独属于秋的都丽,如果能够收获满满,便足以有勇气面对隆冬,用饱尝生活味道的笔触,绘一幅漫山遍野的索白。
⑩靠近。捡拾。我推开还未卸下的纱窗,把那枚叶子小心翼翼地呵护在掌心。那叶脉犹如滚热的血管。与我掌心的纹路微妙重叠,有一种忧伤的情绪涌出,沿着脉搏轻盈跳跃,令我怦然心动。叶子啊叶子,不要害怕!脱离了树根的原动力,请允许我做你的守护者。以一枚书签的优雅姿态,咀嚼往后余生的况味吧……
⑪小区里那棵银杏树个子不高,是几年前栽种的,物业工作者像守护宝贝一样,对它照料得格外细心。据说第四纪冰川运动时期,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银杏树才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所以银杏树有“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等美誉。因而人们对其极为珍视。于是,好奇地查阅资料,知道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叫“公孙树”,象征着前辈为后辈造福。
⑫穿越。安慰。掌心里那枚落叶,像一位高贵的蝴蝶公主,以神奇美丽的模样,讲述着亿万年的历程。或许,其中有一种思念,来自对时空的眷恋:或许,其中有一种睿智,来自对生命的诠释:或许。其中有一种畅想,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期许。亦或许,我们每个人皆是一枚叶,无论去向哪个时空,都曾一路风雨兼程,在四季中轮回或消失,皆以叶脉铭刻每一次疼痛。
⑬于是,便有了心事。于是,便有了心情。于是,便也有了大大小小、实现的或未了的夙愿。
⑭亲吻。共勉。叶子无语,静静匍匐在我的掌心,只怪掌心不够大,无法撑起它全部的过往。微微拢拢手。庆幸我的掌心是温热的,毫无保留地给它温暖,即使叶柄警惕地触到我的肌肤,留下若有似无的刺痛。甚至我能猜到,这一刻,它读懂了我的热泪盈眶,因此弯了弯腰。以叶柄做桥梁,连通一颗露珠的剔透晶莹。
⑮瞬间。永恒。我终于领悟了叶子的心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无论屹立于枝头,还是栖落在窗前,只要体会过最真的暖,尝过最甜的苦,生命就值得单曲循环。
(《天津日报》2022年09月27日)注释:①李子燕,自幼酷爱文学,十八岁时意外导致高住截瘫,腰椎需要两根一尺多长的铜板支撑,双下肢无知觉,但却没有放弃轮椅上的文学梦。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凝望银杏叶)——浮想银杏叶浮想银杏叶——(捡拾银杏叶)——安慰银杏叶安慰银杏叶——(共勉人与叶)——领悟银杏叶领悟银杏叶
(2)从修辞角度分析品味下面句子。
①那是一枚扇形银杏叶片,像可爱的鸭脚状,上缘的波状弯曲,犹如画家的随性勾勒。在不规则中挥洒着自由。
②还来不及裹紧衣衫,风儿就不知不觉变了温度,一点点试探着刺痛肌肤。无论接受与否,季节的步伐总是坚定而有力量。
(3)分析标题的妙处。
(4)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浮想银杏叶;安慰银杏叶;领悟银杏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4 0:0:2组卷:26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上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 ②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③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着该句,此时的你一定会想到了丰收,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揣摩标题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途径,本文标题是:“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5引用:3难度:0.3 -
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①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妈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城,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墙”,竟蹬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我和战友不禁窃笑。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钢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________。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⑪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百米障碍场苦练。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⑫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注释】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赏美文•学写作”的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赏读《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请你完成。
(1)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妈妈“两难”的心理。(30字左右)
(2)这是一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引用:2难度:0.6 -
3.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顾 扬 若 严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发布:2025/3/9 18:30:2组卷:7引用:2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