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望远镜
次仁罗布
“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村子里的许多人在背后这样说他。当然,这些风凉话也传到了普次仁的耳朵里,但他全当成耳边风,从不跟他们进行解释。
      初中一毕业,同普次仁一样没有考上高中的几个同学,曾劝导他跟着他们去拉萨打工,挣到的钱会比务农多很多。这个提议被普次仁给拒绝了。
      每天天刚亮时,普次仁就赶着一百多只羊,在民房逼仄的黄色土墙间穿行。他身后的村子里,屋顶一面面红色的国旗在轻轻飘荡。他顺着一条陡峭的盘山路而下,沟底是一个宽敞的谷地,有清澈的河水和油润的草坝。村里的牧人喜欢在这一带放牧,普次仁却要再多走一个多小时,进入山谷里,再走到边界的界碑跟前,在我方的一侧放羊。牧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一致说他脑袋里缺一根筋。
      普次仁背的双肩包里除了中午的口粮,还放着一本《西藏文化历史通述》和一把小铁锨。他在这里放牧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期间他认识了王连长、罗排长、丘班长等许多个解放军士兵。有一次,普次仁看到界碑往我们这边推过来十多米,他用手刨土,指头上划出了好多个口子,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界碑重新竖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后来,罗排长给他送了这把草绿色的小铁锨,每次他都装在双肩包里,以备派上用场。
“你怎么跑这么远的地方来放牧?”罗排长问他。
“这里是我们祖辈放牧的地方,要是没人在这放牧,别人就会偷偷侵占过去的。”
      罗排长眼眶一阵湿润,干裂的嘴唇抿紧,被暴晒的颧骨上开出了两坨紫黑色的花:“需要我们给你什么帮助?”
      普次仁从没有想过需要有人帮助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看到罗排长胸前挂着的望远镜时,突然想到自己要是有个望远镜那该有多好,拿着望远镜追寻羊的踪迹,还能观察边界那一头的动静,于是他开口说:“我想要个望远镜!”
      罗排长和其他士兵都愣住了,他们相互对视,一脸的疑惑。
      普次仁看到他们神情的变化,赶忙解释说:“我用它来找走散的羊。”
      罗排长立马答应给他送个望远镜,但要等到部队里有人去日喀则市时才能给他弄到。
      现在三个月都快过去了,普次仁却没有得到望远镜,这让他心里有些不悦,想着罗排长当时只是对他随口说说而已。
      普次仁环顾四周,这片绿色的山谷里就他和羊群。他把两只手的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并拢成一个圆圈,再把两个圆圈扣在眼睛上,向着界碑方向缓慢移动。
      绿油油的草地、岩石山、木屋、墨绿的树木、雪峰、蓝天,渐次映入他的眼睛。他又从蓝天依次慢慢地回到草地上。突然,普次仁发现对面山脚下有个人向界碑这头走来,他的心头一阵紧张。
      那个人东张西望,停停走走,还不时吹个口哨。
      慢慢看清那人穿了一身暗红氆氇藏装,一只袖子脱下后耷拉在身后,脚上是黑色的高帮靴,右手里攥着一根树枝条,向界碑这头走来,仿佛根本看不见前面写有红色“中国”二字的界碑一样。
      普次仁急速向界碑走去,他要阻止这个人跨过界碑。
      迎面的人也看到了他,脸上立马现出喜悦来。
      普次仁看清这人跟他年龄相仿,稚气还没有从脸上脱尽。
“你不能越过界线!”普次仁停在界碑前说。
“我的牛走丢了,是来寻牛的。”对方一脸真诚地解释。
“你的牛没有到我们的国界里来,太阳没有出来之前,我就在这边放牧着。”普次仁说。
“我在那边到处都寻遍了,就是找不见。”少年的脸有些苍白,眼神里全是焦急。
      普次仁再次把两手并拢,搭到眼睛上,往山坡上一点一点地仔细搜寻。界碑那边的少年,不解地看着他。
“我们这边的山上没有你的牛,我刚才用望远镜搜查过了。”普次仁把手放下来说。
“是个花白相间的奶牛,它真的没有从这儿过吗?”少年的眼睛里含着泪水问。
      普次仁的心一下软了,头脑里闪现少年的父亲训斥他的情景,再说自己闷头看书时,也不知道牛会不会闯到这边来。他说:“我帮你在我们这一头再找找。”
“我是藏族人。我的曾祖母还是你们村子里的。”少年赶忙这样解释。
“这样你也不能越过这个界碑!我知道一百多年前,我们是一家人,只是后来你们的地方被那些人给霸占了过去。”普次仁跟少年说。
      普次仁接着又说:“我们是好兄弟,我会帮你找的。”
      少年盘腿坐在了界碑的那一头,他眼神里的那份焦躁化成了期待。
      普次仁撇下他,再次向自己的羊群方向走去,还时不时地回头看一下那个少年。那少年安静地坐在界碑的另一头。
      普次仁继续往前走,他听到了低低的声息,看到河水边的草在晃动,一个牛角从草尖顶了出来……
      少年看到自家的奶牛,兴奋地站了起来,但他不敢越过界碑,站在那头等待。
      普次仁看在眼里,他有点喜欢这个少年。
      牛穿过了界碑,从少年的身旁走过去。少年脸上一片灿烂。
“你的牛越境了,还吃了我们这边的草!”普次仁说完,自己也无缘由地笑了起来。
“我们是同胞!”少年轻声对普次仁说。
      两人相视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花花的牙齿来。
      少年轻声对他说:“我走了!”
      普次仁目送少年离开,望着他渐渐变小的背影,心里莫名地伤感了起来。
      当普次仁赶着羊群爬到黄土坡上时,夕阳已从西边的山头落下去。
      他看到前方的国旗杆下聚了一群人。他在人群里一眼认出了自己的父亲。平时他的父亲组织村里的民兵,到各山口去查巡,看界碑在不在,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出现在各山口,特殊时期还要在每个山口日夜啡守,有时一个月都回不了家。普次仁父亲付出的辛劳也得到了回报,他几次到北京和拉萨去领奖,还跟国家领导人合过影,父亲成了村民们羡慕和敬重的对象。普次仁放羊就是要像他的父亲一样。
      只见其他人争相拿只望远镜在看前方。“罗排长巡逻时突然接到任务,没法到你待的山口去,他让我把望远镜转交给你。”父亲对他说。
      普次仁从人群中一把抢过望远镜,举到眼睛前仔细看前方的雪山,一切近在咫尺,清晰可辨,自己仿佛置身在那里面一般。
      突然,面前的雪山消隐了,他看到少年生活的村子,那边的屋顶经幡飘荡,灰白色的炊烟徐徐升腾。进入村庄路口的少年和那只黑白相间的奶牛,缓缓前行,迎面一群穿着藏装的小孩闹哄哄地跑过来……
      有人从普次仁的手中抢走望远镜。他呆呆地伫立在那里,沉浸在刚刚看到的场景里。
“普次仁脑子真有问题!”有人禁不住说。普次仁父亲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
      一行泪水从普次仁的脸颊上滑落,又从他的下巴滴落进这干枯的黄土里,一切悄无声息。
(选自《雨花》2022年第10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小说中出现的国旗、界碑、解放军巡逻队等都具有强烈的隐喻意义,是具象化的国家符号。
B.罗排长“干裂的嘴唇”“被暴晒的颧骨”等外貌描写,暗示边境气候恶劣,戍边工作艰辛。
C.普次仁想要望远镜,不仅是因为能观察边界那头的动静,更重要的是可以追寻羊的踪迹。
D.普次仁把两手拢成望远镜状替少年寻牛,然后告诉少年牛不在这边,是想让少年尽快离开。
(2)关于“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小说以“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一句开篇,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普次仁听到村民们说自己“脑子有点问题”的风凉话时,从不做解释,因为他不在乎。
C.村里的人认为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普次仁的内心。
D.“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在文中反复出现,成为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3)请简要分析“望远镜”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结尾处“一行泪水从普次仁的脸颊上滑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C;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5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荒凉的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石头洁白光滑,活像史前巨蛋。这块天地隐没在宽广的沼泽中,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
          ②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于笛鼓的喧嚣声中介绍科学家的新近发明。最初他们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形肥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若鸟爪,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纷纷跌落,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丢失的东西也从兀然出现,一窝蜂似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嘶哑的嗓音宣告,“只需唤起它们的灵性。”人群中的布恩蒂亚心中嘀咕: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
          ③梅尔加德斯是个诚实的人,他告诫说:“磁铁干这个却不行。”可是布恩蒂亚当时还不相信吉卜赛人的诚实,因此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他的妻子乌尔苏拉本打算用这些家畜来振兴破败家业的。却没能阻止他。“很快我们的金子就会多得用来铺家里的地!”丈夫回答她。在好几个月里,布恩蒂亚都顽强地努力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带着两块磁铁,大声地不断念着梅尔加德斯教他的咒语,勘察了那片地区的每一寸土地,甚至河床。但掘出的唯一的成果,是一件15世纪锈迹斑斑的铠甲,用手一敲,铠甲里面就发出空洞的回声,仿佛一只塞满石子的大葫芦。
          ④三月间,吉卜赛人又来了。这次他们带来了一架望远镜和一只大小似鼓的放大镜,说是阿姆斯特丹犹太人的最新发明。在一个炎热的晌午,吉卜赛人用放大镜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们在街道中间放了一堆干草,借太阳光的焦点让干草燃了起来。
          ⑤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布恩蒂亚还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发明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梅尔加德斯又想劝阻他,但他终于同意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哭泣。这些钱是从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中拿出来的。布恩蒂亚无心抚慰妻子,他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想证明用放大镜对付敌军的效力,就让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这种危险的发明把他的妻子吓坏了,但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有一次甚至准备点燃自己的房子。布恩蒂亚久久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计算新式武器的战略威力,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他把这份《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多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并答应只要政府一声令下,他就去军队演示他的发明,甚至亲自传授太阳战的复杂技术。
          ⑥他等待答复等了多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加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做出了足以显明其诚实的举动: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留下了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并让他知道如何使用现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漫长的雨季里,布恩蒂亚都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为了找到子午线的确定方法,差点儿中了暑。他完全掌握了仪器以后,就设想出了空间概念,今后,他不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在陌生的海洋上航行,考察荒无人烟的土地,并跟珍禽异兽打交道。可是不久,布恩蒂亚紧张的工作突然停辍,陷入神魂颠倒的状态,好几天总是喃喃自语。
          ⑦最终,在十二月里的午饭时分,他忽然一下子摆脱了所有的折磨。孩子们至死都记得,被长期熬夜和冥思苦想折磨得形销骨立的父亲,在桌首庄严入座,激动而颤抖地向他们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1)文章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开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布恩迪亚的性格特征。
    (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描写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标题“荒凉的孤独”在文中的多层意蕴。

    发布:2025/1/15 8:0:2组卷:5引用:1难度:0.3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镜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C.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3)《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的理解,并分析其与“现实”的关系。

    发布:2025/1/15 8:0:2组卷:17引用:3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清澈的河水急急地流过,河心那些光滑、洁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动物留下的巨大的蛋。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每年到了三月光景,有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到村子附近来搭帐篷。他们吹笛击鼓,吵吵嚷嚷地向人们介绍最新的发明创造。最初他们带来了磁铁。一个胖乎乎的、留着拉碴胡子、长着一双雀爪般的手的吉卜赛人,自称叫梅尔基亚德斯,他把那玩意儿说成是马其顿的炼金术士们创造的第八奇迹,并当众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拽着两块铁锭挨家串户地走着,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梅尔基亚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吉卜赛人声音嘶哑地喊道。
          翌年三月,吉卜赛人又来了。他们这次带来了一架望远镜和一具放大镜,有鼓面那么大。他们公开展出,说这是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的最新发明。他们让一位吉卜赛女子坐在村子一头,把望远镜架在帐篷门口。人们只要花五个里亚尔(旧时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通用的货币),然后把脑袋凑到望远镜后面,就可以看到那吉卜赛女郎,仿佛伸手可及。“科学把距离缩短了,”梅尔基亚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一个炎热的中午,吉卜赛人又用那块巨型放大镜做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在街心放了一堆干草,借助阳光的聚焦把草堆点燃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虽然对磁铁试验的失败尚难以自慰,但这时,却又想出一个点子:利用这项发明制造作战武器。梅尔基亚德斯又一次劝阻他,但最后还是收下了两块磁铁和三块殖民地时期的金币,把放大镜换给了他。乌尔苏拉伤心地哭了。那三块金币是她父亲劳累一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的一部分,她一直把钱盒埋在床下,想等个良机作本钱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根本没想安慰她。他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甚至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为了证实放大镜在敌军身上的威力,他竟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经久方愈。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躲在住宅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免得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开家务,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为了获得测定正午点的正确方法,他差一点中了暑。当他能熟练地操作仪器时,他对空间有了认识。这使他足不出户就能泛舟神秘之海,漫游荒漠之地,还能跟显贵要人交往。正是在那时,他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独自在家中晃悠,对谁也不理睬。与此同时,乌尔苏拉和孩子们却在菜园里胼手胝足地管理着香蕉、海芋、丝兰、山药、南瓜和茄子。不久,也没有任何预兆,他突然中断所迷恋的工作,变得神志颠倒起来。连续几天他像着了魔似的,低声咕叨着一连串惊人的猜测,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直到十二月的某个星期三午餐的时候,他才一下子卸脱了那折磨他的包袱。孩子们也许终生难忘父亲那天坐在饭桌上时那副威严神态。长期的熬夜和过度的思索搞垮了他的身体,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普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的使者出现的。
    B.梅尔基亚德斯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意儿都深深吸引着处于原始停滞状态的马孔多人。
    C.乌尔苏拉只关心金币和菜园里的工作,她是外来文明与科学的反对者。
    D.布恩迪亚代表着马孔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下列对小说的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是作家独创的从回忆过去的角度展望未来的新颖的倒叙手法。
    B.小说写吉卜赛人的到来,外部文明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充满魔幻的色彩。
    C.梅尔基亚德斯拽着两块铁锭走着时出现的场景展现出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
    D.小说表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
    (3)文中画线句“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中“扑”字如果换成“用”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两则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发布:2025/1/15 8:0:2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