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任务。
【材料一】观公孙大娘①弟子舞剑器行②(节选)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③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④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⑤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注释】①公孙大娘: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②行:古诗的歌行体,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属于这种歌行体。③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④㸌(huò):闪烁的样子。⑤骖(cān):驾驭。
【材料二】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④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⑤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串戏: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④法锦:古代一种丝织品。⑤恒子野:东晋时期音乐家。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D
A.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
B.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 |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
C.辄呼:“奈何!奈何!” |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
D.而穷其技不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设 身 处 地 恐 纣 之 恶 不 如 是 之 甚 也
(2)【赏析文章】材料一、材料二两文分别写出了舞蹈之妙和演戏剧之妙。请从描写的角度鉴赏材料一和材料二两文的妙处。
(3)【辨析观点】人们对文中画横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8:0:8组卷:1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4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5引用:4难度:0.8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