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诸葛亮论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

A.其后刘璋以好之至蜀 逆:忤逆,违背
B.曹、刘之不 敌:对等,相当
C.不过数十万金 捐:舍弃
D.岂复行窃步 翳:隐匿,隐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C

A.言战不曹操之能 桑之未落,其叶沃
B.始治兵振旅 今其智反不能及
C.绝曹氏之手足 作《师说》贻之
D.公制不许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C

A.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B.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C.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D.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苏文第二段写诸葛亮用诈力帮助刘备夺取了刘璋的益州,从而丧失了忠信。
B.苏文第三段批评孔明没有把握曹氏兄弟有隔阂的时机,用反间计,是谋略不足。
C.苏文第四段驳斥唐代吕温对于孔明的看法,指出吕温的见解也只是书生之论。
D.洪迈在文中驳斥陈寿评价诸葛亮是“危计不用”,认为诸葛亮是敢用“危计”的。
(5)对选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上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B.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古人的字一般是成人礼时,长辈所起。例如,项羽,字籍。
C.孤,古代指幼年丧父,即孤儿。《陈情表》中“祖母刘愍臣孤弱”,中“孤”就是这个意思。
D.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可以泛指中国境内各民族人民。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

【答案】A;C;C;D;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8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国: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设此官职,为百官之长。后为宰相的尊称。
    B.春申君: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C.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D.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使者为太子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称太子生病不见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将江东地区封给春申君,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
    D.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
    ②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规 执 政
    刘基
          ①郁离子谓执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执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离子曰:“若是,则相国之政与相国之言不相似矣。”
          ②执政者曰:“何谓也?”郁离子曰:“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 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选也。仪服云乎哉?言语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贤,而悉取诸世胄昵近之都那竖为之,是爱国家不如农夫之田、贾子之车也。”
          ③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数:凑数。 ②都那竖:纨绔子弟。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抑         B.且          C.或          D.夫
    (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借此说明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3)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重要。
    B.现在掌管风气纪律的官职,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重要的使命。
    C.如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与国家的使命一样有寄托。
    D.现掌管教化纲纪的官职,寄托着像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样的使命。
    (4)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5)第③段“执政者许其言,而必忤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发布:2025/1/1 4:30:2组卷:7引用:5难度:0.1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户。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
    B.赎,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墨、劓、刖、宫、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谥,谥号,根据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景桓”是褒扬霍去病光明磊落、战功卓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与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关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敌阵。在对匈奴作战中,张骞因行动迟缓,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受到惩罚。
    C.霍去病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选拔补充精壮士卒,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D.霍去病寡言少语,有勇气有担当。汉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古代兵法,他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予以回绝,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②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5)《吕氏春秋》上说“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疵”,请根据文意指出霍去病的“节目”“瑕墒”。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8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