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未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以五倍之地: |
凭借,介词 凭借,介词
|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
来,连词 来,连词
|
②而未免于灭亡: |
却,转折连词 却,转折连词
|
而见利之浅: |
无实意,顺接连词 无实意,顺接连词
|
C
C
A.“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西向”意即“向西”,指抗秦。
C.“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
D.“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诸侯的传记。
(3)对“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B
A.认为一定可以有自我安定的办法
B.认为一定会有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
C.认为一定有可以使自己安全的办法
D.认为一定有办法使自己的国家保全下来
(4)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
。(5)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答案】凭借,介词;来,连词;却,转折连词;无实意,顺接连词;C;B;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7 8:0:9组卷:8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你知道文言文中的“之”都有哪些常见的用法,说出其中的三种?
发布:2025/1/3 6: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1)下列句中的“之”与“见统甚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孰视之
B.何陋之有
C.辍耕之垄上
D.公将鼓之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不让母亲担忧,八岁的骆统在与母亲分别时强忍着不回头,可见他年少懂事。
B.骆统十分孝顺,尽管母亲改嫁,但他侍奉母亲一如既往。
C.骆统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的粮食分施给别人,因此声名显扬。
D.骆统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打了两次胜仗,多有战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统为之饮食衰少。
②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发布:2025/1/3 7: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