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学习了《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后,与小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收获,并提出了一些困惑,请大家帮助解决。
(一)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做的一次演讲。题目是作者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居乐业”这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未的。
作者认为“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他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渴望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多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目标,因此,梁启超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的积极作用。
(1)这位同学想把“敬业乐群”四个字作为交流题目,但对“业”字字体的选择产生疑惑,请你根据“字体一致”的原则,帮他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BB

(2)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D
A.“朝”字根据推断意思是早晨,所以应读“zhào。
B.“蔑视”一词是“轻视、小看”的意思,书写正确。
C.“扬名”一词是“传播好的名声”的意思,书写正确。
D.“矫”字意思是把弯曲弄直、纠正,所以应读“jiào”。
(二) 《敬业与乐业》演讲一开始,就开卷有益地提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作者先引用① 时期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② ”是做人之本。论证“敬业”问题时,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仅有“乐以忘忧”的“乐业”还不够,“发愤忘食”的“敬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应该从无法逃避的事中寻找乐趣。又用设问的方式列出了四个理由,其中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
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3)语段①②两处填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CC
A.①春秋 | ②敬业 |
B.①战国 | ②敬业 |
C.①春秋 | ②有业 |
D.①战国 | ②有业 |
A
A
A.开卷有益
B.专心致志
C.司空见惯
D.言简意赅
(5)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三)(材料一】
周文王勤政,为使万民生活幸福,从早到晚忙得顾不上吃饭。他的儿子周公为接待贤士,“一沐三捏发,一饭三吐哺”。康熙帝以勤政著称,“夜分而起,未明求衣;彻曙听政,日哺而食”。开启了康乾盛世。
【材料二】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一所特殊的大学。在昆明乡间的山沟里,在敌机轰鸣而过时,浑身泥泞的老师仍然坚持上课。
【材料三】
西晋时期的周处,在讨伐叛乱时,杀敌万余人,全力作战后牺牲。
(6)这位同学查阅了以上材料后,对敬业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从上面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内容说说你对敬业的理解。
【答案】B;D;C;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6 8:0:1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