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厚重的华夏文明。诗词中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 _____,天山云海之_____,蘸几滴边塞征人的 _____,摘几缕少妇回首时眼波的 _____,让贵妇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甲】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②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备战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号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床前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乙】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时代的强光。
③读这样的唐诗恰似与古人进行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丙】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世事哀怨,但今天的人们在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丁】最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抱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纤(qiān)手
B.霓(ní)裳
C.徘徊(huái)
D.真谛(dì)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C
A.气势 | 精华 | 离泪 | 忧愁 |
B.精华 | 气势 | 忧愁 | 离泪 |
C.精华 | 气势 | 离泪 | 忧愁 |
D.气势 | 精华 | 忧愁 | 离泪 |
D
D
A.【甲】
B.【乙】
C.【丙】
D.【丁】
(4)文中画横线的子是个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C
C
A.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B.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清晰的却来自远古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C.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D.饮诗之人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倾听那来自远古却很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
(5)将“卷帙浩繁的唐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着兴衰哀乐”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
A
A.第②段开头
B.第②段结尾
C.第③段开头
D.第③段结尾
(6)“诗歌与诵读”研究小组决定朗诵李白的《行路难》,小组成员针对诗歌的情感脉络展开了讨论,以下折线图能正确反映李白情感起落的一项是
A
A

(7)“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评论,其中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C
C

A.字体为楷书,行笔刚健有力,丰腴不失于刻板,规则中正而富有动态,尽显作者的豪迈气魄和伟人风范。
B.字体为楷书,虽字形斜侧,但每个字又都保持了它本身结构的重力平衡,似巨斧斜劈山峰,一派昂扬奋举之态,展现了作品开阔的意境。
C.字体为行书,追求动态之美,笔画和体势都颇具变化,作品中的“飘”字,笔画流畅秀逸,展现出了“雪飘”的轻盈动态,颇为传神。
D.字体为行书,笔意奔放,开合聚散,变化莫测,“晴”“娆”二字,墨浓字大,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眼前所见的晴日景色充满喜爱之情。
(8)“诗词与对联”研究小组发现下面是一首五律的颔联和颈联,个别词语遗漏,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其补充完整。
B
B
_____思旧事,断雁_____愁眠。(颔联)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 _____。(颈联)
A.灯寒 | 孤 | 年 |
B.寒灯 | 警 | 年 |
C.灯寒 | 警 | 岁 |
D.寒灯 | 孤 | 岁 |
A
A
A.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看?
B.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请你运用恰当的古诗文句子填写。
“诗词与情怀”研究小组发现,读一首诗,你可以看到诗人看过的风景,如①“
鸡声茅店月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你可以悟到诗人思悟过的哲理,如②“海日生残夜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你也可以体会词人不悔的追求,如“了却君王天下事,③赢得生前身后名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你更可以品味词人想要为国效力、赴边抗敌的豪情,如“持节云中,④何日遣冯唐
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深远,它们好像一首变奏曲。有时古诗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尽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有时古诗是一首生死之歌,写尽手足之思,悲苦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有弟皆分散,⑥无家问死生
无家问死生
”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人生感慨;有时古诗是一首振奋之歌,写尽豁达之怀,乐观之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⑦今日听君歌一曲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自勉自励,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重新投入生活;有时古诗是一首嘲讽之歌,写尽少年之愁,中年之苦,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⑧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11)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想选用一种颜色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请你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心中的诗歌是绿色的,绿色既是诗人笔下葱郁的草木,也是诗人心中不灭的希望。
【答案】A;C;D;C;A;A;C;B;A;鸡声茅店月;海日生残夜;赢得生前身后名;何日遣冯唐;蜡炬成灰泪始干;无家问死生;今日听君歌一曲;欲说还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1 8:0:9组卷:22引用:1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