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翁媪(ǎo):老翁、老妇。②亡(wú)赖:小孩顽皮、淘气。
ㅤ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这首词纯用白描,直陈其事,人物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结合末句中的“卧”字,说说妙处。
(2)这首词是作者晚年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比较该词和《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说说两位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点。

【考点】词句赏析主旨情感
【答案】(1)“卧”字写出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得天真、活泼、顽皮的情态。好处是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2)相同点:都描写了乡村和平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两位作者对这种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不同点:《清平乐•村居》表达的是作者向往和平宁静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桃花源记》则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6 8:0:9组卷:10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
    (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9引用:2难度:0.5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143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简析“朱阁,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32引用:3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