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6年12月4日,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教育部开展了全国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
材料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宪法宣誓制度,依法组织6次宪法宣誓仪式,25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手扶(面对)宪法,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材料一中的活动有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做法意味着什么?
【答案】(1)①有利于宣传宪法知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宪法精神,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④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确保依宪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2)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⑤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等。
(2)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⑤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9 8:0:8组卷:1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务监督宪法实施,宣传宪法。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2.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1 22:30:3组卷:2引用:2难度:0.8 -
3.关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对应内容准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对应内容 ① 宪法基本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③ 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 ④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