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中共中央文明办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本的相关内容和自己对他们的理解,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评价角度准确、得体,100字左右。
(示例)人物:庄子
颁奖词: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
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考点】语言得体.
【答案】示例一:李白一星升起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九天揽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性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李白在气势恢宏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示例二:司马迁身陷囹圄缘于赤胆忠心,身遭奇辱在隐忍中默然前行。梦未竟信念不倒意志永存!他用血泪和幽愤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以山的刚毅和正直书写了中国两千年的沧桑。壮哉,伟哉,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
示例二:司马迁身陷囹圄缘于赤胆忠心,身遭奇辱在隐忍中默然前行。梦未竟信念不倒意志永存!他用血泪和幽愤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以山的刚毅和正直书写了中国两千年的沧桑。壮哉,伟哉,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语言基础运用
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一次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
同学 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1)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
A.同学 A
B.同学 B
C.同学 C
D.同学 D
(2)请将其他三句进行修改。发布:2024/12/17 13:0:1组卷:31引用:12难度:0.7 -
2.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韩墩墩同学在学校举办的《乡土中国》读书征文评比活动中名落孙山,他想请王老师看看自己的文章问题所在,于是他带着自己的文章来到办公室。
(1)以下话语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我有许多问题,可能会让您吃不上午饭,不好意思啊。
B.王老师,这是我的大作,请您不吝赐教。
C.王老师,还请您对我多加指导,这对您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吧。
D.王老师,我修改了自己的文章,敬请斧正。
王老师发现韩墩墩的文章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罗列了不少概念,但却疏于推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于是她说:“你回忆一下咱们刚刚讲过的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你文章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篇课文中提到的
(2)王老师帮助韩墩墩指出的问题是
A.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B.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C.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其次,有的地方没有读懂。王老师说:“你阅读《乡土中国》时要先粗后精,深入思考,你看,‘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最核心的概念,而你这里概括的‘差序格局’并不准确,说明你没有理解。”韩墩墩又仔细阅读了“差序格局”这一章,将“差序格局”的特征准确地概括出来,并得到了王老师的肯定。
(3)那么,韩墩墩最终是怎样概括“差序格局”的特征的呢?发布:2024/12/15 14:0:2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0 0:30:1组卷:4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