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芝石记
[清]戴名世ㅤㅤ有樵童自山间来,贻余芝一茎,而言曰:“吾析薪,率山麓而行,至水之通焉,见芝生沙中,杂于细草间,惧牛羊之践之也,因缀取而归,敢以为献。”余受之,置石盆内,供之几上。芝以石为根,沙土凝结而成者也,长不盈尺,而冈、峦、岩、穴毕具。芝生于其旁之左峰,群峰错立,其部署若有神工之相其成,观者莫不叹赏而去。
ㅤㅤ夫芝之为瑞久矣。世传芝之生也,必有吉祥善事之至,芝同为吉祥善事而生也。倘或然耶!然吾观自古之骄主使臣,他务未遑①,而独于芝也,旁搜远采,献者踵至,以文②天下之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未见其然□。则芝亦安在其为吉祥善事而生□?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廷,固不若其蒙翳③于榛莽荒草之中也。
ㅤㅤ今此芝也,幸无征诏之求,而为樵夫野人所得,又以归余。余,拙人也,抚时感事,自甘废弃,萧然蓬户,犹之乎穷岩断壑也。余方幸芝之类余,而辱与余处,以不自失其天也,作《芝石记》。
【注释】①遑:闲暇,②文:装点、粉饰。③蒙翳:遮蔽、覆盖。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CC
A.吾析薪,率山麓而行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B.至水之湄焉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C.又以归余 | 男有分,女有归 |
D.余方幸芝之类余 | 佛印绝类弥勒 |
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①
C
C
?未见其然②A
A
。则芝亦安在其为吉祥善事而生③B
B
?A.也
B.耶
C.乎
(3)翻译句子。
芝以石为根,沙土凝结而成者也,长不盈尺,而冈、峦、岩、穴毕具。
(4)韩愈《马说》以“千里马”自喻,本文作者以“灵芝”自比,他们借此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两文内容简析。
【答案】C;C;A;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9 8:0:9组卷:6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 -
3.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