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蚁发现大的食物后,它是如何将信息传递给同伴过来共同搬运食物的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侦查蚁是在归途中,通过在地面释放特殊气味来传递信息。为了验证该假设,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表一:
步骤一 | 采集同窝蚂蚁多只→人工饲养2周→饥饿处理3天 |
步骤二 | 用洁净无味的一次性纸杯(A、B、C)、吸管(Ⅰ、Ⅱ)组成如图所示装置,面包屑放在B杯,蚂蚁放在A杯。蚂蚁能由A杯任意进入B杯和C杯。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统计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重复3次,记录数据如下表。 |
步骤三 | 待全部蚂蚁回到A杯,调换吸管Ⅰ、Ⅱ位置,同时更换新的B、C杯,面包屑仍放在B杯。每隔3分钟时间,分别统计B杯、C杯中的蚂蚁数量,重复3次。结果显示C杯中的蚂蚁数量明显增多,B杯几乎没有。 |
时间(分钟) | B中蚂蚁总数(只) | C中蚂蚁总数(只)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3 | 5 | 5 | 7 | 6 | 4 | 5 |
9 | 10 | 11 | 11 | 9 | 8 | 7 |
15 | 15 | 16 | 14 | 2 | 3 | 3 |
让蚂蚁适应新环境,避免环境因素干扰
让蚂蚁适应新环境,避免环境因素干扰
。让蚂蚁处于饥饿状态是为了 使蚂蚁有取食意愿,让实验能顺利进行
使蚂蚁有取食意愿,让实验能顺利进行
。(2)步骤二的结果显示(表二),3分钟、9分钟时B杯蚂蚁总数与C杯中
无
无
(选填“有”或“无”)较大差异;15分钟时 B杯中蚂蚁数量更多
B杯中蚂蚁数量更多
(填蚂蚁数量变化情况);由此推测蚂蚁是在发现食物 后
后
(选填“前”或“后”)传递信息的。(3)步骤三中除
吸管中留有的物质
吸管中留有的物质
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以控制单一变量。(4)分析步骤三中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为:
蚂蚁通过在地面释放特殊气味来传递信息
蚂蚁通过在地面释放特殊气味来传递信息
。(5)实验并不是十分完美,你认为还需要改进
将蚂蚁饥饿处理1周或应排除步骤三中的吸管Ⅰ有无面包屑残留
将蚂蚁饥饿处理1周或应排除步骤三中的吸管Ⅰ有无面包屑残留
。(答出一点即可)【考点】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
【答案】让蚂蚁适应新环境,避免环境因素干扰;使蚂蚁有取食意愿,让实验能顺利进行;无;B杯中蚂蚁数量更多;后;吸管中留有的物质;蚂蚁通过在地面释放特殊气味来传递信息;将蚂蚁饥饿处理1周或应排除步骤三中的吸管Ⅰ有无面包屑残留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8 4:0:1组卷:14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0/24 5:0:2组卷:35引用:7难度:0.7 -
2.为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岛。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C岛。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2)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是:
(3)完成步骤三后可以推测,蚂蚁靠
(4)完成步骤二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
(5)该小组完成步骤三后进行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发布:2024/10/24 20:0:2组卷:55引用:4难度:0.5 -
3.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中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1)在竹筒两端分别滴加糖水和清水的目的是
(2)本实验的变量是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5)完成本实验后,蚂蚁应该怎样处理?发布:2024/10/24 21:0:1组卷:4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