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乙】 长安巧工人丁缓者,为常满灯,七龙五风,杂以芙华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①,其法后绝,至缓更②始为之。为机环③,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为名。又作九层山炉镂为奇禽怪兽诸灵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连以七轮,大皆径尺,并相连续,一人运④之,满堂皆生风寒焉。
(选自《西京杂记》)【注释】①房风:人名。②更:再,又。③机环:机轮。④运:转动。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DD
A.更互用之/即更刮目相待
B.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镕
C.其法后绝/会当凌绝顶
D.故取被褥为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BB
A.满铁范为一板/愿为市鞍马
B.以草火烧/以钱覆其口
C.至缓更始为之/水陆草木之花
D.环转四周,而炉体常平/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作九层山炉镂为奇禽怪兽诸灵皆自然运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②其法后绝,至缓更始为之。
(5)【甲】文在排版、布字、贮存、刻字等环节都能体现出毕昇是一个 心思缜密心思缜密的人:【乙】文丁缓制作“常满灯”“卧褥香炉”“九层山炉”和“又作七轮扇,连以七轮”等可知,丁缓是一个 手艺高超手艺高超的人。
【答案】D;B;心思缜密;手艺高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8 8:0:9组卷:1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箪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蹴尔而与之 聚室而谋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为业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