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中国”主题学习活动中,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篇文章。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传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不反对读课外书的。他订阅的《人民文学》杂志,常常在班上传阅,而且允许我们到他宿舍借书看,我记得借过《三侠五义》《包法利夫人》和《唐璜》。这让我对他的代很又多了一层。
④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⑤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想裴先生如此博学,肯定是识货的。他会不会给我一个有史以来最高的分数?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是排班级第一。而 这次,我竟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
⑥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门前用砖瓦搭了一个花坛,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⑦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没做声,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仿佛急中生智一般,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捏着的柿子已经裂开了,全是汁水,心头顿觉无名火起,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⑧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及至推门进去,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才知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⑨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
⑩那次误会之后,我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⑪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拜裴先生所赐。八年后的一天,忽然收到裴先生的信,用毛笔竖排写在宣传纸上,让我去收他的藏书和一棵少壮的柿子树。我知道这些书在裴先生心目中的份量,现在他竟托付于我,令人既感恩又惭愧。我隔日便开车去了母校。
⑫时维深秋,一股熟悉的谷香飘然而至。远远地,我看到裴先生站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他已非常苍老,头发全白了,走路颤颤巍巍,话说不多久,嘴角便流口水,他准备了一方手帕,时时擦拭。我心里顿然明白,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风度翩翩”的裴先生了。
⑬那天,我装了满满一车裴先生的藏书,还有他托人挖给我的那棵柿子树。回转头来,裴先生仍站在学校门口张望。秋风拂起他额前的白发,背后的枫叶正火一样在秋阳下燃烧。
⑭我将裴先生赠送给我的柿子树种在小区里,透过书房窗口,正好能看到。从青涩的果子开始,我便关注着柿子树的成长。满树的柿子从碧青到淡黄,又渐渐变成桔黄和火红,不断变化的色彩使我生出了许多期待。霜降来临时,每天清晨,我走到书房的窗前,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红红的小灯笼,朝阳斜斜射在上面,表面似有一层光晕。望着柿子树,我总会想起裴先生。
⑮春去秋来,柿子树越长越茂盛,结的柿子也越来越多,而我随着工作调动,早已搬离了原来的寓所。那天傍晚,回去看望旧日的老友,我看到巨大的挖掘机停在老楼下,柿子树连同旁边的桂花树和紫薇已被连根拔起。从前那棵壮硕的柿子树上孤零零地挂着三两只小小的柿子,在倾颓的树干上显得落寞无助。
⑯那一刻,我忽而想起一晃好些年没有裴先生的消息了。我总以忙于各种杂事为由,久未前去探望。我也不忍看他衰弱的样子,太残忍了。前几年,我听说乡镇的母校也因为合并全部拆掉了,而裴先生应该愈发衰老了吧。
⑰一转眼,秋风起,桂子花落,梧桐叶黄,满目萧瑟。那天,在公园散步时,我遇到一棵茂盛的柿子树。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头,引得我痴痴地凝望许久。
⑱我忽然流下泪来。
(选自《美文(上半月)》2023年2月,有删改)(1)活动一:顺文理。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这盏文学之“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对裴先生的回忆 | “我”的感受 |
①裴先生上课喜欢讲苏轼和鲁迅 | A 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 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 |
②B 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 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 |
敬佩先生,同时期待上语文课 |
③裴先生误会我抄袭,让我重写作文 | 生气、愤怒 |
④裴先生向我行古礼致歉 | 终生难忘 |
⑤C 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 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 |
心满意足 |
⑥裴先生赠予我藏书和一棵柿子树 | D 感恩、惭愧 感恩、惭愧 |
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
(3)活动三:悟深情。结尾处“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泪”中蕴含作者的哪些情感?
(4)活动四:读后感。《礼记》中写道:“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说的是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某位老师对你的影响。 (150字左右)
【答案】爱上了鲁迅/也爱看鲁迅;裴先生不反对读课外书(裴先生借课外书给“我们”读);裴先生鼓励、指点“我”写作;感恩、惭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4 8:0:5组卷:34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8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