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的燃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到美妙的探究之旅。
【发现问题1】点燃不同的蜡烛,发现蜡烛火焰的明亮程度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作出猜想1】猜想一:蜡烛中可燃物的成分不一样。
猜想二:与蜡烛烛心棉线的粗细有关与蜡烛烛心棉线的粗细有关。
【发现问题2】同学们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发现蜡烛熄灭后,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是什么原因呢?
【作出猜想2】猜想一:蜡烛燃烧产生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二:蜡烛燃烧没有消耗完氧气。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将蜡烛点燃后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集气瓶中的氧气含量,数据如图1所示。

【得出结论】此实验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低了 5.185.18%,猜想二正确。
【反思与交流】(1)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除了蜡烛自身的原因导致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远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外,还可能是装置或操作方面的原因,你认为装置方面的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装置漏气,操作方面的原因可能是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你对氧气含量最终维持在15.82%左右是怎么理解的?当装置中的氧气含量低到15.82%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当装置中的氧气含量低到15.82%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
附加分:若答对第(3)(4)(5)小题奖励3分,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上述装置(图2)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3、图4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3)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红磷、木炭燃烧放热,导致气体急剧膨胀红磷、木炭燃烧放热,导致气体急剧膨胀。
(4)P=0.79P0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氧气完全反应后,气压减小了2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氧气完全反应后,气压减小了21%。
(5)P′=P0的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和消耗的氧气体积相等,气压不变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和消耗的氧气体积相等,气压不变。
1
5
1
5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蜡烛燃烧实验.
【答案】与蜡烛烛心棉线的粗细有关;二氧化碳;5.18;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当装置中的氧气含量低到15.82%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而熄灭;红磷、木炭燃烧放热,导致气体急剧膨胀;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氧气完全反应后,气压减小了21%;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和消耗的氧气体积相等,气压不变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 3:0:9组卷:29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如图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1:30:2组卷:1084引用:3难度:0.7 -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待镁条完全燃烧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发现问题】氮气是如何减少的?
【做出猜想】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C+2MgO,该反应所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点燃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写出一条即可)
(4)24g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氧化镁?发布:2024/11/18 8:0:1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3.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2)甲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
(3)乙同学:想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做实验,老师告诉他这种方法不是较好的方法,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非常剧烈,镁既可以和氧气反应,也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写出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文字表达式:
(4)丙同学:打算用铁丝替代红磷,实验能否成功?请说明理由。
(5)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是发布:2024/11/7 8:0:2组卷:19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