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2)班准备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探究活动,邀你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一:时事速递】
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来了。10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超1.91亿。《条例》对未成年人网络非理性消费、网络沉迷等问题,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约束。
小福分享了他的“网游”生活,同学们帮忙作利弊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做法 |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 建议 |
建立微信群,广交新朋友 | ① | 容易疏离现实的人际关系 | 谨慎交友 |
晒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 | 丰富日常生活 | ②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广泛浏览网络信息 | 获取新知 | 浪费精力,容易沉溺于网络 | ③ |
【探究二:模拟法庭】
由小福、小泉、小闽组成了法治行动三人组,下面是他们准备“庭审”的一个案例:
陈某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逐渐无心学习,开始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随着网络游戏消费的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因偷同学钱物,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结伴多次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中学生,被警方抓获,最终被送上法庭。
根据陈某的案例,小泉拟写的案件判决书如下:
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如下:被告人陈某犯抢劫罪,判处行政拘留15天,罚金1万元……
(2)小泉同学拟写的判决书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你来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答案】(1)①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③学会“作息节食”(或: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2)“行政拘留”判决有误。理由: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对社会的的危害程度较大,应处以刑罚处罚。
(3)①提高道德素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②树立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律。③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行政拘留”判决有误。理由:陈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对社会的的危害程度较大,应处以刑罚处罚。
(3)①提高道德素养,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②树立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崇尚法律。③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9 4:0:1组卷:11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