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诗文,完成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ㅤ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ㅤㅤ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丙】詹何钓鱼ㅤㅤ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①,芒②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曾闻先大夫③之言,蒲且子④之弋⑤也,弱弓纤缴⑥,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⑦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 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 ③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
父亲。 ④蒲且子:古代善射者。 ⑤弋(yì):射箭。 ⑥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⑦放:同“仿”。
(1)甲诗的作者是 李白李白(人名);乙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这是 道家道家 家学派著作。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充满充满
②纶不绝断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下列对【丙】文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A
A.大王您治理国家像这样诚信,那么天下的事可以在一手运行。
B.大王您治理国家像这样诚信,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
C.大王您治理国家果真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可以在一手运行。
D.大王您治理国家果真可以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
(5)下列对三首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D
A.【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迷茫的表现。
B.【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
C.【丙】文中詹何巧用类比,借钓鱼之事传达出“以弱制强,以轻致重”的道理,生动形象。
D.面对困难,【甲】诗的作者、愚公和詹何都有思想感情的变化,但最终都积极乐观面对。
(6)【乙】文通过叙写愚公和智叟对移山的不同看法,突显出愚公 自信乐观自信乐观的态度,在【甲】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丙】文中的詹何从“先大夫之言”中得到启示,“放而学钓”,终于用五年的时间悟出做事应该 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道理。【乙】【丙】两文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是 专心。专心。
【答案】李白;列子•汤问;道家;充满;断;A;D;自信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专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①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②,无那③金闺④万里愁。
【注】①海风:从边地沙漠南海吹来的风。②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③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一作“谁解”。④金闺:对女子闺阁的美称,指家庭。
( 1)请赏析第二句中“独”字妙在何处?
( 2)请结合三四两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人情感。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59引用:2难度:0.3 -
2.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馆①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②穿云翠,畲③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峦。③畲 (shē)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 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①去,萋萋满别情。【注释】①王孙:此指远游的人。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
B.第三联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绘出了芳草蔓延扩展之势。
C.尾联点题,芳草青青的古原成为送别的背景,“草”与“送别”自然浑成。
D.“萋萋”与“离离”相照应,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与伤离别之情。
(2)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浅近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句。请简要分析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