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盼
铁凝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扃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窄窄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千,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④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⑤“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⑥“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⑦“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⑧“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⑨“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⑩“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⑪“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⑫“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⑬“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⑭“真的吗?”妈妈问。
⑮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⑯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⑰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⑱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
⑲“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⑳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21)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选自《夜路》,有删改)(1)本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从 “我”得到新雨衣“我”得到新雨衣写起,紧紧围绕题目“盼”,具体描写“我”盼望 变天下雨,穿上新雨衣变天下雨,穿上新雨衣,最后如愿穿上新雨衣。
(2)阅读第④一⑩段,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一天放学后,终于下雨了,“我”兴奋、急切兴奋、急切→不能出去买东西了,“我”失望失望→吃过晚饭,雨还不停地下着,“我”担心担心→雨停了,看到窗外雨后的马路、小杨树,“我”向往向往。
(3)第④段看到天下雨时,“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第⑩段看到天下雨时“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同样是下雨,前面是“放慢脚步”,后面是“几步跑回家”,这是为什么?
(4)第⑩段“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联系前后文,“我的心思”是:天下雨,“我”想穿新雨衣天下雨,“我”想穿新雨衣。
(5)结尾段运用了 动作动作和 心理心理描写,表现了 “我”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后兴奋和新奇,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我”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后兴奋和新奇,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考点】文章结构与线索.
【答案】“我”得到新雨衣;变天下雨,穿上新雨衣;兴奋、急切;失望;担心;向往;天下雨,“我”想穿新雨衣;动作;心理;“我”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后兴奋和新奇,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5 3:0:1组卷:45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轻轻地抱住母亲
茹喜斌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床上。也就是这么轻轻地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的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了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就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理那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吧?”母亲说:“想,抱住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眼里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轻轻地抱着母亲,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在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所有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让母亲再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激情地抱住女友,或是让她紧紧地抱住我,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意接受母亲的双臂和怀抱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那个搂着我的脖子撒娇的女儿就是当年的自己,而我就像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是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到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恋情,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住女儿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热爱的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的含义。
(2)第①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
(4)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入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子之情。
(5)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25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逃离肖申克
高延晶 第N次重温《肖申克的救赎》,当瑞德和安迪这两个渡尽劫波的老朋友在蔚蓝的太平洋边拥抱的时候,我又忍不住流下幸福的泪水。真是心灵鸡汤啊,当瑞德在安迪的信中读到“hope is good thing(希望是个好东西)”时,我也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一线亮色是心中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可惜生不逢时,1994年美国电影佳片迭出,低调沉稳的《肖申克的救赎》被那些炫目的大片抢去风头,当年的奥斯卡桂冠也被傻乎乎的阿甘抢走。而真正的经典是需要历史考验的,安迪的越狱故事没有赢得小金人,却赢得了无数影迷的心。业界公认的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电影排行榜上,多年来稳居榜首的,就是这部《肖申克的救赎》。
表面上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越狱题材的剧情片,但看多了,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充满隐喻的哲学电影。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是一个非常长的英语单词institutionalization,意思是体制化。在这部电影里,监狱就是体制化的实体,电影借瑞德的嘴,说出了囚犯(人)与监狱(体制化)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它剥夺了你的自由,你恨它;接着你慢慢习惯它;最后你离不开它。
片中一位在监狱待了50年的老囚犯被假释出狱,但他已经离不开监狱,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最后选择了自杀。其实,监狱只不过是体制化的极端例子,现实生活中,体制化可谓无处不在。沉闷无聊但又无法逃避的工作,过了七年之痒“相看两相厌”的婚姻,哪一个不是牢笼?
《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对体制化的描述是和风细雨的,其中最令人恐惧的,并不是狱长的贪婪和狱警的凶残,而是希望的泯灭。贯穿影片的一条线索值得玩味:入狱20年后,瑞德申请假释,说自己改过自新了,可假释被拒;入狱30年后,瑞德再次申请假释,他再次强调自己已经改过自新,但仍被拒绝;入狱40年,瑞德已对生活不抱希望,面对年轻的假释官,他不屑地说,“什么改过自新,狗屁”,但这一次,假释被批准了。
三次面见假释官的过程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你还对生活抱有希望,体制化就不会放过你;只有你对生活绝望了,你才会获得自由。但是绝望的自由,还有什么价值?
幸好,影片中还有安迪这样的人物,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向往,凭着毅力和智慧,还有对希望的坚守,终于逃出生天,找到人生的彼岸。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摆脱体制化的过程。这个体制化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监狱”,还包括内心中无数的“监狱”。最后能不能成为安迪,能不能逃离这些“institutionalization”,要靠你自己了。
(选自《青年文摘》)(1)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认为《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2)作者提到瑞德三次面见假释官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叙述。
(3)怎样理解文章第三自然段画线部分的句子?试作简要分析。
(4)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发布:2024/12/27 1:30:1组卷:3引用:2难度:0.2 -
3.《外国诗二首》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态度 现实——假如生活欺骗 嘱咐 相信——快乐将会来临 不要悲伤心急 永远 须要① 一切 都将会过去 ②
③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