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们把贾宝玉与薛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概括为“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这种称呼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它很快地、一致地为读者和研究者接受并应用。因为这种概括与实际情况贴切——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金(锁);同样,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木),而贾宝玉则为石头幻化。“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这两个词语并列而呈现出来的时候,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特别在我们要将薛宝钗与林黛玉加以对比的时候,就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金玉”是富有、高贵的意思。而“木石”呢?就得多做一点阐释了。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里,“木石”常常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境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中,“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这里虽还未表达出一种明确的思想含义,但作为圣人的舜,在深山里喜与木石居住在一起,也反映出一定的倾向性了。晋人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借隐士之口,不满当时“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叶并兴……”的状态,明确提出了“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阮籍的这种思想,在后世的许多高洁自好的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长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精神共识。这在一些著名文人的诗文书画中颇不少见。唐代诗人、古文大家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既有政治上被排斥的愤懑,又有新居地的人文环境不适应的烦恼,于是在《与萧翰林俛书》中表达他对世俗的厌弃,与木石相伴的意愿。北宋的苏轼,他的弥足珍贵的《木石图》画了一块大石压着一株干枯的弯树,其旁是一些幼竹和嫩草。苏轼的友人米芾在《画史》中称此画发泄出苏轼胸中的一股“盘郁”不平之气。此画据考乃苏轼被贬官杭州时所作,虽然他自己没有题字,但可想象与上述柳宗元的情状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再回头来看阮籍、柳宗元、苏东坡等人,他们都是一些有愤世嫉俗思想性格的人,他们产生的“木石”情结的内涵和原因都是相通的,也因此,尽管这些人的世界观、思想性格是复杂的,但他们又都具有不同流俗、高超劲洁的可贵一面。
钗黛的对立在作品中可以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而其中又有不少可以归结到俗与脱俗的对立这一重要基点上来。当然,其具体内容是丰富厚实、多彩多姿的。
(摘编自曾扬华《钗黛之辨•“金玉”与“木石”》)材料二:
《红楼梦》甲戌本拟神话“木石前盟”中,主角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绛珠仙子为木,神瑛侍者就一定为石。因神瑛是掌管万石之事的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神瑛侍者未修炼成男身之前应是一块石头,且“瑛”意指“像玉的石头”,“瑛”和“神”相连,即指有神性的石头。按照“绛珠仙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的逻辑发展线索来辅助推断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即是“有神性的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因此“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
“木石前盟”中的“石”不是顽石,因曹雪芹塑造的顽石与神瑛侍者差异很大,二者到凡间的目的相左。顽石因补天未果,被弃置青埂峰下,不愿固守为“石”的命运,百般恳请僧道带它离开,到人间的“富贵场温柔乡”中经历一番。顽石到人间是要封妻荫子,延续家族的荣华富贵,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而现实中的贾宝玉完全没有顽石的人生价值观,却完全具备神瑛侍者的特征。神瑛侍者下凡之前为“情痴”,倾注感情浇灌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下凡是要经历一段情缘。神瑛侍者代表真性情;顽石代表礼教约束下的功名利禄。神瑛侍者与顽石本互不相干,顽石尚未修炼到可以下世为人,只好被神瑛侍者夹带入世,成为贾宝玉身上佩戴之“玉”,时时欲左右贾宝玉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所以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才要砸“玉”。神瑛侍者为“石仙”,但没有脱离自己的“石”之本真状态。一石一草一木,天地初生时即存在,石与木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木石前盟”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誓约”,但作者却只提他们的前身“石”和“木”,说明作者更强调“木石”的自然属性,所以,“木石前盟”之意即木、石代表的是不忘本原状态的、源于本性的感情。
(摘编自袁茹《“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材料三: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作为支撑《红楼梦》的结构性框架,这两则神话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木石前盟”代表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追求爱情的自由,是人的自然天性的象征,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正的两情相悦;“金玉良缘”代表了世俗力量对人的框范与规定,在这种模式化的框范设计中,人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必将被毁灭。它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木石前盟”的神话意象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金玉良缘”的原始意象象征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世俗性。
(摘编自张丽红《爱情原型的神话意象——论<红楼梦>“木石前盟”的象征意义》)(1)下列对“木石前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材料一的“木石前盟”暗合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高超劲洁的精神,表现了宝黛爱情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脱俗。
B.材料二的“木石前盟”是石仙神瑛侍者和木仙绛珠仙子的爱情之盟,两人经历情缘后一起下凡。
C.材料二的“木石前盟”中的木和石具有自然属性,二者的交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情感状态的交流。
D.材料三的“木石前盟”代表着人性的自由与爱情的浪漫,其神话意象象征着宝黛爱情的先天性和自然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B
A.“金玉”与“木石”是一对内涵极其尖锐对立的词语,所以当它们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时,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应用。
B.阮籍的“木石思想”影响了后人,柳宗元的《与萧翰林俛书》和苏轼的《木石图》二者都表现出与其相通的精神共识。
C.灵虚真人掌管万石之事,神瑛是灵虚真人府邸赤瑕宫的侍者,所以神瑛侍者一定是“木石前盟”中的“石”的前身。
D.“金玉良缘”是一种预设的、不可改变的命运象征,象征着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姻的宿命性和世俗性。
(3)下列出自《红楼梦》的情节,不能体现材料一提到的宝钗之“俗”或黛玉“脱俗”的一项是 CC
A.“点戏”一节里,宝钗迎合贾母,点了热闹的《西游记》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B.宝钗听说金钏儿投井后忙来安慰王夫人,并说金钏儿“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C.黛玉初进贾府回复读书的问题,对贾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对宝玉说“些须认得几个字”。
D.黛玉担心落花随水流到不干净的地方而葬其于土,还作诗感慨“质本洁来还洁去”。
(4)三则材料都就“对立性”做了阐释,请简要概括各则材料中包含的最主要的对立关系。
(5)《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见到了出家的宝玉,听其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请你用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形象简析歌词中贾宝玉“归彼大荒”的原因。
【答案】B;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4 8:0:9组卷: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14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IMG签约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4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部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设,大家各同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媼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故事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网球职业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她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净零排放”,狭义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宽泛的则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最大程度的减排,比如要求极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应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的新的平衡。
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更加明显。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碳循环经济更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把发电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样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另外,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如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国际方面,《巴黎协定》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目前的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担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日、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B.我国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人为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
C.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达到顶峰,再逐渐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D.《巴黎协定》为21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设置了红线,各缔约方应该在科学和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减排行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如果通过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C.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意味着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D.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发布:2025/1/25 8:0:2组卷:3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09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李娜成功与全球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IMG签约,IMG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这些调侃,是李娜对姜山浓浓爱意的表现方式。
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了称赞卡洛斯使她的网球生涯好转,李娜还特别感谢他“拯救”了她的婚姻。
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动,这也将会是我一生的事业。但是,即便如此,职业生涯就像是人生,它们都会有终点。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32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也是我个人的骄傲。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
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两项跃升到十项,而这一切正源自李娜的成功。
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没,大家各司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娜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