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实践
伽利略开创了“逻辑推理”与“实验检验”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人们在认识世界、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思想方法。领悟物理学思想、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障和关键。
(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让小球沿斜面滚下,测量相关量,然后多次改变斜面倾角进行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CC;(单选)
A.伽利略直接测量的是小球运动的速度,验证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B.伽利略直接测量的是小球自由落体的位移,验证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的关系
C.图甲所示是实验现象,图丁所示是经过合理外推后的现象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①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弹力F与弹簧长度l关系图线(不计弹簧重力),该弹簧原长l0=44cm。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50N/m。
②选取了1、2两根不同的弹簧,在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质量可忽略不计,他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作出了弹力与弹簧形变量的F-x图像,如图丙所示。据此可知,弹簧1、2的劲度系数关系为k1>>k2(选填“<”、“=”、“>”)。

(3)如图是用DIS测定小车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①A是分体式位移传感器的 信号发射信号发射器部分。
②实验获得的v-t图如图所示,是一辆从斜面下滑的小车运动的v-t图,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 匀加速匀加速运动,小车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2.02.0m/s2,小车在AB段的位移大小为 0.120.12m。
(4)如图(a)所示,两位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另一端系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

(5)判断一个弹簧测力计F单独作用与力F1、F2共同(a)(b)作用效果相同的依据是 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
(6)如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 F′F′表示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 FF表示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选填“F”、“F”)
(7)他们的实验操作的部分步骤如下,老师指出①、②步骤中各有一处存在遗漏。
①一位同学直接取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平行于图板互成角度地拉伸橡皮筋使结点至O点,另一同学记录下O点位置、两测力计对应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
……
②再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细绳套拉伸橡皮筋使其伸长相同长度,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的方向,并按同一标度作出F的图示。
……
请说明:
①步骤中遗漏的内容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水平调零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水平调零;
②步骤中遗漏的内容 使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使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
(8)两同学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会因多次拉伸而弹性发生变化,于是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将钉有白纸的图板竖直固定,橡皮筋上端固定于O点,一个细绳套上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拉另一细绳套,缓慢移动结点,在白纸上记录下结点的轨迹,如图(c)中“轨迹1”所示。

把橡皮筋多次拉伸后,重复实验,在同一张纸上记录下结点的轨迹2,如图(d)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两次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到a、b时,橡皮筋拉力的方向 相同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由此推断拉力的大小Fa==Fb(选填“>”、“<”或“=”)。
【答案】C;4;50;>;信号发射;匀加速;2.0;0.12;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O点;F′;F;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水平调零;使细绳套的结点达到同一位置;相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0 6:0:3组卷:7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把木板的一侧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化模型法
B.等效替代法
C.阻力补偿法
(2)已知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小车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4)实验时改变砝码桶内砝码的质量,分别测量木块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此图像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挂的砝码桶内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过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发布:2024/12/29 23:0:1组卷:128引用:4难度:0.6 -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时,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应 (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 为止。
(2)已知小车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要使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砝码和总重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m 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等于”)。
(3)图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打下C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 m/s。(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发布:2024/12/29 23:0:1组卷:35引用:4难度:0.5 -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把木板的一侧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化模型法
B.阻力补偿法
C.等效替代法
D.控制变量法
②已知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小车在砝码桶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改变砝码桶内砝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F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此图像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小车与平面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平面轨道倾斜角度过大
C.所用小车的质量过大
D.所挂的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过大发布:2024/12/30 1:0:6组卷:198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