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恐龙无处不在》选段,回答问题。
(1)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2)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3)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4)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5)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
A.地壳是由一个大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俯冲、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
(4)第(4)段加点词语“大约”有什么作用?
【答案】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89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饿了,吃个“塑料袋”吧》一文,回答各题。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他说:“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为了自己,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努力。”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试了上百种原料,不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薯、木薯、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连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可把它扔了,完全无害。在野处,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就算烧了也不会产生污染,没有刺激性气味,更没有有毒气体。凭借这款塑料袋,小哥还入选了印度《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应印度环保部邀请,回到芒格洛尔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随后建厂,现在每月能产大约1吨可食用塑料袋。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以后还准备进军牛奶袋产业。大家喝完袋装牛奶,就可以把包装吃了,一点儿都不浪费。
(选自《意林•青年励志馆》,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4)助力环保,我们在行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环保建议?请你写出两条。发布:2024/12/10 22:30:1组卷:145引用:13难度:0.7 -
2.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
①“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治愈疾病,维持健康,食物也有酸碱之分。我们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②这套说法你一定经常听说,它被不少人奉为养生经典。然而,就在2018年11月2日,这套理论终于被“官宣”为伪科学,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欧阳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罗伯特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他将红肉、糖、蛋、奶制品、酒精、咖啡等归类为酸性食物,将蔬菜、水果、谷物、鱼类等归类为碱性食物。他不仅写了四本书来推广这套理论,还大胆地以这套理论为依据治疗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按照他的要求,放弃化疗,采用他独创的碱性疗法治疗,吃碱性食物,注射高达500美元一针的小苏打针剂,最终导致癌症患者病情恶化到四期。
③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流遍我们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胃液PH值在0.5-1.8之间,可以说是非常“酸”了,而再向下到了肠道,又变成碱性的了。排泄物尿液,酸碱跨度非常大,PH值从四点几到八点几都有可能。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比如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达到消化目的,同时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肠液偏碱性,是因为胰蛋白酶需要碱性的环境;尿液酸碱度跨度大,是因为肾脏有调节作用。人体是酸是碱,测哪里,还是取均值?显然都不合适。
④在中医理论里,也没有酸碱体质一说。国医大师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认为体质秉承于父母,和遗传有关,同时又和生活地域、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等有关。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去峰填谷”,做一些改善。
⑤人体不好说酸碱,那食物呢?在食品化学分析中,食品燃烧后所剩灰烬中,如果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溶于水后可生成酸性溶液:如果灰烬中含有较多钾、钠、钙、镁元素,溶于水后可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物酸碱性说法的由来。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⑥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以肿瘤为例,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这是病在前,酸在后,而不是因为体质偏酸导致了肿瘤产生。
⑦那我们该怎样选择饮食呢?其实,就两点:全面、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
(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
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做些改善。
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 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
D.第⑤段划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食物酸碱性的说明。
(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发布:2024/11/24 7:30:1组卷:237引用:5难度:0.7 -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大雪天气为何不在大雪节气 ①“小雪”和“大雪”是我国著名“24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小雪节气在前,大雪节气在后。按通常理解,大雪节气的雪应比小雪节气下得大;但其实,小雪节气的雪比大雪节气大,是我国华北乃至北方地区的普遍规律。
②以北京为例。为了简化统计,本文用主要含小雪节气的11月代替“小雪”节气。主要含大雪节气的12月代替大雪节气。统计出现积雪深度5厘米以上(大雪天气)的月最大雪深,结果发现,在所有69年资料中,只有7年的11月份最大雪深比12月小。如果雪深标准从5厘米提高到8厘米,则69年中无例外地11月都比12月大。其实,比北京冬季更冷更北的地区,由于10月已有零下低温,因此,不仅11月最大雪深大于12月,而且10月最大雪深也大于11月。即,北方大雪都在初冬而非隆冬。
③实际上,只要天气条件合适,甚至立冬节气之前,北京偶尔也能降下罕见大雪。例如2003年11月6日,北京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达17厘米,远远超过了北京69年积雪记录中11月份11厘米的历史最大记录。
④“小雪”的雪比“大雪”大,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大雪节气大,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
⑤其实,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雨水节气。还以北京为例。北京1959年2月25日和1979年2月23日,两天最大积雪深度都达到了创纪录的24厘米!究其原因,与“小雪”的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冬末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密度较小的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⑥所以,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的大多数气象台站,冬季中最大积雪深度大都有秋末初和冬末春初两个高峰,隆冬反是相对低谷的规律。
⑦很有趣,我国东部中部冬季最大的降雪天气,不在最为严寒的东北地区,而在南方,间则在“小寒(1月5-6日)”“大寒(1月20-21日)”,也不在大雪节气。东北许多地区最积雪深度虽然都在50厘米以上,甚至60厘米,但是并非一场雪所成,而是雪后不化,多场累积所致。实际上那里每场雪反而都不大,因为那里极为严寒。我国东部中部地区最大雪,令人意外地出现在江淮、江南北部地区(但很快化完)。主要是这里纬度低,发生降雪暖气流层比北方更加深厚,水汽总量也更丰富的缘故。例如1954年末到1955年元旦一年持续两三昼夜的大雪,北纬32度附近最大雪深都在40厘米左右。其中安徽寿县和江苏南京分别达到52和51厘米。80年代中期的一个隆冬(记得在1月中下旬),我们一行从北京飞去杭州开会,正遇大雪,飞机在杭州盘旋20多分钟,最后只好伺机降落在上海机场。这场大雪雪深最大的地方也有45~50厘米。
⑧这里最大降雪多发生在1月份小寒大寒节气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冬季暖和,所以只有最冷时期才有合适的零下低温以利于降大雪。至于地域发生在江淮的原因,是这里纬度南北适中,江淮以北冬季严寒水汽条件较差,江淮以南气温过高,都难降“鹅毛大雪”。广而言之,我国南方凡冬季温暖的地区,如有大雪,一般都下在最冷的小寒大寒而非大雪节气。
(作者:林之光。摘编自《科普时报》11月22日,有删改)(1)你有一位广州的朋友想来郑州欣赏大雪飞扬的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图,告诉他(她)最有可能达成心愿的节气是
A.小雪 B.大雪 C.雨水 D.大寒
(2)文章第⑦段末尾写“我”的一次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与本文相比,说说它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当片片金黄的银杏叶随寒风开始旅行,光秃秃的树木孤独地摇晃着,小雪时节即将来临,意味着冬天真正来到了。
“小雪”是寒冷天气的开始,但中国幅员辽阔,小雷时节北方虽已霰雪纷纷,但江南地区呈现的依然是深秋景色。唐代诗人陆龟蒙是这样描绘的:“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而在南国炎洲,更是温暖如春,唐人张登《小雪日戏题绝句》道:“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这里不但没有雪,而且梧桐依旧绿意盎然,朱槿花依旧美丽盛开,风光融融宜养生,连老天的雨露都偏向了这里。
(作者:徐新。摘编自《“小雪”诗情》2019年11月19日《齐鲁晚报》)发布:2024/11/2 8:0:1组卷:1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