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相对应的字母。
安石A文B行C甚D高E处F侍G从H献I纳J之K职L可M矣N宰O相P自Q有R度S安石T狷U狭V少W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惶恐”,恐惧不安;“再拜”,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惶恐再拜”是古代书信中约定俗成的客套话。
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先有名而后有字,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字”供长辈呼唤,“名”供平辈、晚辈和自己称呼。
C.“而同俗自媚哉”的“媚”意为献媚、讨好,它的意思与蒲松龄《促织》中的“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的“媚”相同。
D.“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也”的“所以”与《谏逐客书》中的“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司马光认为,议定法度是王安石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应当抓大放小,存善去弊,不应只图新奇而改变所有旧的法令。
B.司马光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但在书信中始终以礼相待,抱着尊重的态度,委婉地规劝王安石放弃变法。
C.唐介认为王安石难当大任的原因是,虽然他学识渊博,但见解议论不切实际,如果让他执政,势必会变换现行法度。
D.皇帝不认可孙固对王安石的看法,仍然让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后来也采纳了王安石改变风俗、修立法度的建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5)《答司马谏议书》与《与王介甫书》都引用了“盘庚迁都”的史实,二者目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B;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1 8:0:9组卷:2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苏轼《稼说——送张琥》(节选),完成各题。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常不后时,而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之矣。呜呼!吾子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释】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可以 更:交替,更替
    B.而之常及其熟 敛:征收
    C.于久屈之中 信:同“伸”,伸展
    D.而众已妄之矣 推:尊崇、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寻于上者如鱼鳞 吾子去此
    B.少秕多实 寸寸取之
    C.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
    D.则种常不后时 如婴儿望长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人庄稼种得好是因为上地可以休耕轮作、并把握住耕种与收割的时机。
    B.苏轼认为做学问应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等到思想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
    C.苏轼肯定张琥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见解,并希望他以此句劝勉苏辙。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
    (4)荀子《劝学》、苏轼《稼说》关于学习观点的阐发,共同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10/23 10: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故璟与姚崇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间也。呜呼!伟矣!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
          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无得而附焉。
          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B.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C.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D.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B.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历代称呼多有不同。
    C.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古人谓泾浊渭清,多用来比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D.黎民,“民首皆黑”,即“墨面”“黔首”之意,泛指平民百姓,又称黎庶、黎氓、黎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等三人在开元之世担任宰相,天下平安,被盛称为多士的贞观年间没有这样的清贞之士,汉、宋更是无法企及。
    B.宋璟等三人均清廉又稍有不同,宋璟有度量,卢怀慎谨慎,都能与姚崇一同治国,张九龄平和,能与李林甫和睦共事。
    C.宋璟等三人决不会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置之度外,但会在行贿请托这样的事情上争论不休,这与汉、宋的狷急之人不同。
    D.宋璟等三人清静而不感情用事,而后代的包拯、海瑞等人如果置身于三人的时代,却很难与同僚和谐相处,保身益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
    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发布:2024/10/22 0: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 3.阅读荀子《劝学》(节选),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不复挺者,輮使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虽有槁 暴:晒
    C.舆马者 假:如果
    D.而江河 绝:横渡
    (2)根据文意、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青,取之 ②而寒
    B.①輮使然也 ②不如须臾所学也
    C.①而见 ②假舆马
    D.①登高 绝江河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发布:2024/10/23 10:0:2组卷:2引用:1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